深圳、重庆已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方案》亮点之一就是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方案》,指导试点地方要强化政策协同,有效识别阻碍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市场障碍,推动形成地方政策与实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间的系统性响应。试点将在国家级新区和地级市开展试点,目的是为了鼓励国家级新区与省会城市融合发展。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3.050, -0.02, -0.65%)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环气候〔2020〕57号)。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气候投融资已在深圳、重庆开始试点。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提出要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深圳首批试点业务合作于2021年11月底签约,华夏银行(5.600, 0.00, 0.00%)深圳分行分别与深圳市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拓日
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首批试点业务合作协议》。
根据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的制度设计,深圳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库主要涵盖清洁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废弃物管理和废水低碳化处置、生态系统
碳汇等 7 大行业。
李菁认为,深圳气候投融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解决了金融机构低碳投资标的缺乏、低碳属性界定不清、
碳减排量难统计等问题,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020年12月,重庆向国家申请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编制完成试点工作方案、实施方案,配套制定项目目录(指南)、技术规范,形成“2+2”试点框架体系,并推荐两江新区作为试点区域。
近日,重庆银行(8.860, -0.04, -0.45%)向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提供了4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该公司利用自身的10万吨
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担保,是重庆市
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的有益尝试。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饶淑玲认为,《方案》亮点之一是“鼓励试点地方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开展金融机构碳核算和气候信息披露提供便利。”这将为人行正在推动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提供很大的便利。
饶淑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金融机构参与
碳市场的形式有多种,可以直接参与交易,但这在国内当前政策环境下是不被允许的,还可以为
碳市场控排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如果金融机构能够进行碳核算,将会使得这种融资服务变得更加容易。
李菁表示,真实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确保全国碳市场以及气候投融资活动有效运行的关键。碳数据真实性和准确度一直是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的工作内容。今年首例碳排放信息披露造假的违法案件被查处后,也暴露了一定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方面的问题。
《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指导试点地方强化企业碳排放核算的监督与管理,探索开展企业碳
会计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碳审计,严防企业碳数据造假。未来,如果不断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规模化发展,或将对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企业也应积极开展
碳盘查,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
深圳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强化碳核算与信息披露迈出了先试先行的一步。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水生介绍,深圳气候投融资试点改革创新包括了通过碳排放核查、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基础数据库的运用拓宽气候项目的征集渠道;通过减排效果、经济效益、合规性、社会效益的定性、定量分析筛选合格气候项目;通过定期披露减排数据强化入库项目的管理,力争解决金融机构难以找到低碳项目以及低碳项目管理手段欠缺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