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早期探索参与国际自愿减排碳市场,在对碳定价制度的选择上首先采用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工具。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的通知》,自下而上的
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率先发布,中国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交易逐步开展。2013年以来,深圳碳市场率先开市,上海、
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试点市场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也在2014年颁布。七个试点碳市场陆续纳入了20余个行业、2837家重点排放单位、1082家非履约机构、11169个自然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42亿吨,成交额达187.2亿元。地方碳市场的实践与探索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包括
碳配额分配、行业纳入、市场培育等方面。与此同时,海南、香港、澳门等地也在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碳市场的创新业务,率先推动“一带一路”等碳金融国际合作。
我国已经启动并正在运行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出席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期间正式宣布,中国将计划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陆续印发,首批4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正式发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建设完成。2024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国务院常务
会议审议通过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两期履约,分别纳入2162家和2257家发电企业,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约为45亿吨和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截至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每日综合价格收盘价在41.46元/吨—81.67元/吨。此外,2015年至2023年,在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成交量约4.6亿吨,成交总额约为68亿元。我国碳市场目前只有现货市场,纳入行业也仅为单一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交易还未对非履约的机构投资者开放,因此,交易额及市场流动性还较为有限,当前我国
碳交易额仅占全球的不足1%。随着碳市场扩容、自愿市场开市、碳金融发展及更多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未来市场增长潜力是较为可观的。根据预测,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在2030年前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