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扩容信号强烈
开市两年多,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截至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8个行业占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目前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碳排放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
在今年2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上述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也就是除了电力行业之外,其他7个行业虽然没有纳入配额管控,但是其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经开展,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需要报告,并且已经开展碳市场扩围的专项研究,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3月15日和4月3日,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这可以被理解为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朱庆缘说,电解铝和水泥行业均为碳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明确排放核算标准和报告要求是企业纳入碳市场交易的前提。
在两份征求意见稿中,均提及非化石能源电力的间接排放认定,同一家企业内自产非化石能源电力通过专线直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电力,以及电力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其间接排放按0计算。“这就意味着使用绿电的企业,在计算碳排放时可以排除这部分电力消费的
碳足迹。企业使用绿电的成本效益分析将更加直观,因为减少的碳排放可以直接转化为碳市场的成本节约,更精确地评估减排行动的经济价值。”朱庆缘分析。
除了扩围,按照条例规定,全国碳市场还要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建立市场稳定机制,开展市场调控,平衡市场供需,防止碳价格失控等市场风险,不断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等,未来市场机制在
碳减排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