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更多行业和交易主体后,碳市场将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了发电行业,市场对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呼声渐高。哪些重点行业具有更为迫切的入围需求?纳入更多行业和交易主体后,碳市场将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王遥:覆盖行业逐步扩容是全国碳市场持续优化完善的必经之路。进一步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有助于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健全市场交易机制和实现碳价发现功能。
目前,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除了发电之外的七大重点排放行业也已有序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的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的时间要求早于其他行业,或将具备更好的市场扩容条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大的行业纳入会对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提升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例如钢铁、水泥等。然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行业生产流程的复杂程度、排放数据核算的标准化程度等都会影响是否合适纳入控排行业范围。水泥和电解铝可能成为首批扩容行业,主要是考虑到行业数据可得性和准确性较高。
除此之外,国内重点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还有利于应对来自国际层面的碳贸易壁垒。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这六种产品的进口商在未来支付中欧间的碳价差值,这一碳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未来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产品尤其是钢铁和铝这些中国占欧盟进口份额较大的产品受到制约。而尽快将相关领域纳入碳市场覆盖范围,形成国内市场的碳定价机制,有助于相关行业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国际贸易中的碳约束条件。
钱立华:碳市场扩容包括两个方面。从纳入管控主体来看,本着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会优先考虑碳排放量大、数据统计基础好、产能过剩等行业,预计会优先选择水泥、电解铝和钢铁三个行业。从全国碳市场交易参与主体看,建议可以优先考虑一部分具备碳资产管理交易经验、抗风险能力强、有利于提升
碳交易活跃度的机构进入全国碳市场开展交易,如部分碳资产管理企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等。
随着更多行业和交易主体参与全国碳交易,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减缓全国碳市场交易“潮汐”现象,并进一步充分发现碳价,强化碳价对减排工作实施的影响,提升碳定价机制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方面的促进作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