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
“全国碳市场不仅可以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可以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全社会降碳低成本的政策工具,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
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
试点开始起步的。2011年,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被确定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
试点,并且先后启动交易。
作为试点之一的上海近日公布了其十年“成绩单”。2013年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十年来,上海碳市场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呈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已吸引1860多家单位
开户交易,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达2.4亿吨,累计成交额42.22亿元,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
CCER)成交量稳居全国第一。纳管企业完成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0年100%
履约的纪录。目前,已有378家重点排放企业被纳入上海碳市场。
上海等地试点给出的结论无疑是“成功可行”的——有效促进了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强化了社会各界的低碳意识,特别是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此,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上市交易,这意味着用“经济杠杆”控制碳排放的时代正式开启。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目前看,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赵英民说。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市场表现平稳向好。例如,就市场活跃度而言,和第一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有明显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再如,
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