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意见》指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
复旦大学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非常强调发展方式的
绿色转型,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忽视的环境要素,因此要把碳排放权纳入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盘子,“本质是把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作为要素对待,一旦成为要素,意味着可以优化配置,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碳排放资源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
在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各种政策工具中,碳市场被认为是一个优选项。“碳市场作为促进减排增汇的市场型政策工具,相对于命令型、财税型的政策工具,在成本效益、全面性、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四川联合
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主要负责人何锦峰向记者表示,“通过碳市场配置碳排放资源,能够提高环境资源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整体上降低经济社会减排成本”。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要素市场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多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598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赖晓明告诉记者,全国碳市场自上线以来总体运行健康有序,
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二个
履约期,超六成重点排放单位参与过交易,较第一个
履约周期增加了26%,且企业交易管理意识逐步加强,多数企业提前制定交易计划开展交易,2023年交易高峰出现在10月,较第一个履约周期(12月)提前两个月。
地方
试点碳市场也已显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成效。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服务部负责人柳骏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启动交易的
试点碳市场,10年来在法律制度框架构建、市场机制体系设计、
碳金融产品创新、境外投资者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碳市场减排成效显著,“深圳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已分别降低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2013年至2021年间,管控制造业企业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42.07%,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62.65%,实现了减碳增效的高质量发展”。
四川碳市场2016年12月开市交易,是全国唯一只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交易、没有碳排放配额交易的单品种碳市场。由于
CCER的刚性需求主要来自配额市场的抵消机制,这意味着四川是一个没有本地刚需、对外部市场依存度更高的市场。
“按道理说,四川碳市场要做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的难度相对更大,但四川碳市场的实际表现却超出预期。”何锦峰告诉记者,“就交易规模而言,四川碳市场开市以来几乎年年上台阶,其中2023年成交214.3万吨,排名全国第三,占全国CCER交易市场份额14%”。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