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价:如何起到合理的激励作用
除了履约驱动现象背后的“流动性不足”问题,碳定价是否合理,能否激励市场主体主动减碳也引发了业界广泛讨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碳价并非越高越好,但“过低的碳价会造成
碳减排硬约束不足。”
那么,徘徊在56元左右的定价是不是合理的市场均衡水平?对此,郭沛源表示,目前碳价相对以往有了更大激励约束效应,但还是不足。此外,受交易规则等约束限制,碳市场价格传导为社会减排成本的预期的机制还不成熟,价格信号的传递效应还未有效地形成。
史寅虎也认为,当前全国碳市场碳价整体不高。“过低的碳价不利于形成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大量金融机构赋能实体产业。”不过他也谈到,“过高的碳价会增加企业
节能减排、生产工艺升级的成本。”在他看来,如何有效发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赋能重点控排企业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从政策制定端需要深度考量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则提出,我国碳市场非履约期活跃度较弱以及碳价较低等现象也受当前
碳配额总量控制与分配机制较为宽松的影响。她进一步解释,由于配额分配方式仅“免费分配”一种,并未引入
拍卖等有偿分配方式,从而减少了企业面临的配额短缺压力,也降低了企业对配额的需求,使重点排放单位产生的大部分排放并未被
碳配额成本覆盖。因此,与欧盟碳市场受能源供应影响明显、呈现碳价与天然气价格涨跌同步的现象不同,我国碳市场碳价自启动以来至2021年底,碳价整体变动情况与煤炭、天然气价格变动相关程度不高,导致企业推动绿色转型、推广低碳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足。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