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巴黎气候协定来之不易。今年6月的波恩预备
会议只不过达成了一项内容庞杂,体现了各国意愿和分歧的草案。随着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展示了两个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减排共识,也因为相较于哥本哈根之后的墨西哥坎昆、南非德班、卡塔尔多哈、波兰华沙、秘鲁利马,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是由法国这个游说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做东,因此公众预期升高。
11月30日,140位国家元首步入巴黎气候大会的开幕式,似乎为会议达成一致成果大大地撑了腰;但进入实质谈判议程,各国仍为了各自的关注点争执不休,险些重蹈6年前哥本哈根大会的覆辙。在精巧避开各国“政治红线”、会议延期24小时之后,12月12日凌晨最终通过的《巴黎协定》,肩负起“保护地球、拯救世界”的沉重责任,成为继《京都议定书》之后最重要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协议。
既然具有法律约束力,《巴黎协定》就会透过各国的国内政策,对各私营部门、金融机构等利害相关方产生实质影响。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应能从以下3个角度看懂协定内容、摸清背后思路、预判政策进程、抓住发展机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