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减排能力被低估,科技有望实现碳平衡森林

文章来源:头条APP碳交易网2020-11-17 10:26

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全球海平面逐渐上升……这一切都与陆地上空不断积聚的温室气体有关,而二氧化碳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
 
11月14日记者获悉,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方双喜联合国内科研团队,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团队实测的中国陆地植被吸碳能力,比学界对其的固有认知高了一倍。
 
“我们从国内7个站点测得2009年至2016年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摩尔分数,也利用碳卫星遥感技术测量了植被土壤数据,估算出,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物圈的平均碳排放量为-11.1±3.8亿吨,相当于这一时期国内每年人为排放量的45%。”方双喜解释道,也就是说,在这7年里,中国人为活动的碳排放量,近一半被陆地生物圈吸收。
 
方双喜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团队绘制的图表。图表显示,2010年到2016年,我国植被覆盖面积逐年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陆地生物圈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呈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对比当前世界对中国陆地生物圈的固有认知,我们猜测,这其中植被发挥的作用可能一直被低估了。”方双喜说。
 
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循环之旅
 
碳元素无处不在,它在地球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运动循环不止。
 
“如果人们因为温室效应而觉得碳元素在大气中最多,那就错了。”方双喜解释道,其实地球上的岩石圈和化石燃料才是最大的储存碳元素的两个“仓库”,其中所储存的碳元素的量约占地球上碳元素总量的99.9%,在这两个“仓库”中,碳元素迁移、转化活动缓慢,起着贮存库的作用。
 
“和上面两个‘仓库’比起来,大气、水体、生物体则像是物流仓库,在它们中的碳元素会在不同物质间迅速迁移、转化、交换。”方双喜说。
 
方双喜团队青年教师臧昆鹏介绍,植物从空气中获得的二氧化碳,会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碳化合物。动物食用植物后,将其转化成动物体的碳化合物。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又把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最终排入大气。水环境下的碳循环与空气中的碳循环大同小异。
 
方双喜说,很长一段时间,地球上的碳基本保持着‘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开始大量开发使用化石燃料,把地球存储下来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打破了‘碳平衡’,造成了全球变暖的后果。
 
因此,要想重新实现“碳平衡”,就要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并将多余的碳封存固定起来,不排放到大气中。
 
方双喜介绍,目前的固碳方式主要有两种,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前者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存储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而后者则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和土壤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