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价格机制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对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资源环境要素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现象,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深化资源环境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实现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加快构建科学规范、高效流转的
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快打造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式碳市场。
创新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碳定价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我国碳定价制度还存在与总体气候政策目标联系不足、碳市场产权性质不明确、市场主体不活跃等问题。要加快碳资产产权确立的研究和实施,加强气候信息披露,为实现碳资产确权提供政策支撑。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拓展绿证交易
平台,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市场的衔接。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建立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完善生态产品定价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健全促进生态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应完善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格、交易、税费、补偿等市场化体系,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端精准对接,降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本,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提高地方和企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对于涉及民生和大众需求、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态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会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在政府指导价格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监管机制。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不断总结碳排放权交易和管理的经验,针对交易业务规则、风险防控、信息披露与共享、技术服务等制定或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办法等配套文件,优化规则体系。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协同配合,完善多元治理模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着力落实达标排放、
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与生态示范等作用。社会组织与公众应充分发挥在环境科普宣传、环境保护监督、绿色消费、环境诉求表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全过程监管,并与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价格治理基础能力。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价格监测预警体系。优化价格监测报告制度,丰富监测品种、创新监测方式、拓展监测渠道、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强化监测预警与监管执法联动,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修订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政府定价、价格调控、价格监督检查等规章制度。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推广应用,注重应用
碳交易市场推进先进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诱导节能减排、末端治理、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为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和研发提供影子价格,消除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正外部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