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欧洲的碳积分交易收入可能达到数亿欧元
新能源汽车
碳减排“中升欧降”?#e#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创下新高,中国市场贡献显著,甚至出现“中升欧降”的现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推动了整体碳排放的下降。新能源汽车碳减排领域是否也出现“中升欧降”?
客观来说,我国与欧盟都设置了严苛且有规划的交通减排目标。我国制定了明确的双碳目标,并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推动汽车行业的减排。例如,2020-2035年期间,我国通过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清洁措施,预计在温和情景下,2035年全国机动车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PM2.5排放量将分别比2020年下降45%、58%和70%。
而欧盟也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汽车碳排放目标,要求到2035年实现车辆“零排放”,并设置了阶段性减排计划,例如2025-2029年碳排放目标为93.6 g/km,2030-2034年下降到49.5 g/km。
然而聚焦到个体车企,车企间减排技术的发展存在参差,部分中国车企的减排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就拿比亚迪来说,其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显著,平均碳排放远低于欧盟标准,且通过自建电池回收体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使用
清洁能源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此外,比亚迪在匈牙利等地建设电动车工厂,利用当地
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碳排放表现。
欧盟车企当前在实现减排目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例如,大众和福特需要在短时间内减少约21%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此外,欧盟的零排放/低排放积分激励计划虽然鼓励车企生产更多新能源汽车,但积分交易机制不完善,增加了车企的合规难度。
比亚迪卖“碳”给了中国车企很多启示。只要是在纯电动车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平均碳排放量远低于欧盟标准,可以积累大量富余碳积分的车企,都能成为欧盟车企购买碳积分的理想对象。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市场环境的优化,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碳减排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吴兴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