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碳市场易获益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开市,至今已顺利完成两个
履约周期,截至去年底的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并凭借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的体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因此,在今后多个行业陆续接入后,中国碳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武雅斌认为,扩容将促进更多行业参与,为碳交易市场带来更大的参与度和活力。
那么,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实现扩容后,哪类企业最能够获益?
“一般而言,碳排放配额充足、技术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将更容易在碳交易市场中获益。”武雅斌指出,企业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原材料碳强度,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碳排放,在碳交易市场中取得更多的碳排放权,获得经济利益。
普华永道认为,新条例对控排企业的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控排企业不仅需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碳减排工作,在碳排放监测、核算与信息管理方面,也需要提高专业管理能力,以确保碳排放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水平,减少配额支出,甚至增加配额盈余。
“企业要加大改造投入及增加生产、运营成本,面临的困难压力会增加;但另一方面,降低了用能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陈环说。
面对已经开展实践的区域碳市场和即将到来的全国碳市场,以及“双碳”目标下的转型趋势,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在节能减碳领域发力。
“我们这些年在
节能减排做了很多努力,能耗表现方面相对占优。”景世青表示,华润建材科技目前运用“3C”节能减碳体系,围绕矿山、烧成系统、粉磨系统、混凝土等产业链制定节能减碳技术路线。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的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约1.85%。
日化行业巨头立白选择向“绿色”要升级,旗下所有产品配方原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全部达到了90%以上,其中139款产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
“那些主动参与碳交易、制定有效的
碳管理战略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获得碳交易市场的新机遇,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武雅斌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