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IDDI长期影响不容小觑
开展国际贸易要重视相关政策、机制背后逻辑
今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这标志着欧盟CBAM走完了整个立法程序,获得正式通过。
据悉,CBAM税费的计算方式为:CBAM税费=CBAM税率×碳排放量=(EUETS
碳价-出口国
碳价)×(产品碳排放量-欧盟同类产品企业获得的免费排放额度)。其中,EUETS碳价为上一周现货
拍卖平均结算价,碳排放量包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全氟化物3种排放。
刘颖昊介绍,从这一计算公式里面的4个参数就可以看到,欧盟给钢铁企业的免费碳配额在里面占了很大的一块,此前欧盟确定了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的时间表,从2026年开始削减,其中2026年取消免费碳配额百分比为2.5%、2027年为5%、2028年为10%、2029年为22.5%、2030年为48.5%,直至2034年实现全部取消。刘颖昊表示,按照这个免费配额削减原则,我国钢企与欧盟企业付出同样的碳成本。刚开始的几年,免费配额取消比例相对较小,中国钢铁产品基本能满足对应的低碳要求,短期内中国钢企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从2030年开始,免费部分一下子就要减掉很多,如果到时候我们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碳排放量比欧盟企业高的话,那么会受到哪些影响还得看今后出台的具体细则。但是从大逻辑上来看,我们开始受到影响会在2030年左右。尽管如此,刘颖昊依然充满信心——“我相信到那时我们的企业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不过,她也表示,值得警惕的是,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于未来其他国家或地区及其他行业纷纷效仿欧盟“碳关税”的做法。从目前来看,尽管中国钢铁产品直接出口量不大,但未来如果通过其他政策,比如通过终端产品向供应链驱动传导的时候,会对我们的间接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刘颖昊特别强调,欧盟“Fitfor55”计划里面“碳关税”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它还有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强调的不仅仅是碳足迹的问题,在欧盟销售的产品,要在全生命周期贯彻“可持续性”。具体看,产品必须提供充分的“可持续”信息,使消费者可据此选择,包括化学成分、材料、环境足迹(不限于碳排放)、预计使用寿命、可修复性等,推行“附条件的市场准入”2个条件即绿色+劳工标准,以境内规则约束境外行为。它扩大了产品范围——从能源相关产品扩展到“几乎所有产品”,增加了要求——从能源效率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提出了产品数字护照——环境可持续性信息,提出了绿色政府采购——针对重点行业/产品的规则,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电池、光伏、建筑产品……那么,终端产品的多项指标一旦被规定之后,测算这些指标,就需要沿着供应链一项项往前推,每一家企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刘颖昊也提醒广大企业,关注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提前布局做好准备。
与此类似的挑战还有清洁能源部长级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DDI)。据悉,IDDI是一个致力于刺激低碳工业材料需求的公共和私营组织的全球联盟。它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协调,英国和印度共同领导,还包括德国、加拿大,以及知名倡议组织、机构。IDDI与各国组织合作,致力于碳评估标准化与数据共享,鼓励政府和私营部门采购绿色产品,引导低碳发展。
刘颖昊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IDDI提出要做绿色政府、绿色采购,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对产品EPD报告提出了要求,比如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设置相应的数值标准;而且还会对产品进行分档,比如对低碳钢进行分档,具体分档方式参照EPD报告和LCA报告等。从本质上看,他们在做的事情是统一方法论、统一背景数据库、统一发布格式、统一划线,进而国家与国家之间达成一致。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无论是“碳关税”还是IDDI,尽管影响的层面不同,但路数基本一致,就是把产品的碳属性与贸易相关联,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约束方式。所以,不管是倡议、政策、机制,对中国钢企而言,实际上是开了一个新的赛道,也就是低碳竞争。
对此,刘颖昊建议,一是要把自己的“本钱”算清楚,二是要赶紧发展低碳技术,三是必须对低碳排放产品分级。考虑到成本问题,可以结合用户需求,对于愿意溢价的高端用户,可以提供高等级的低碳产品。同时,她也特别指出,企业在推进“双碳”工作时,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只有这样,低碳才能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