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中国首个工业品EPD
平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
平台正式上线首发。上线一周年,钢铁行业EPD平台发展情况如何?2023年5月11日,钢铁行业EPD平台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刘颖昊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了平台发展情况,并就企业如何做好EPD工作、我国低碳钢标准模型构建、欧盟“碳关税”和
清洁能源部长级工业深度脱碳倡议(IDDI)等低碳领域热点话题做了分析解读,并谈了她的看法。
EPD就是给企业做CT、摸家底
一年35份报告展现行业实力
2022年5月19日,中国钢铁行业EPD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一年来,平台发展成效显著,无论是平台用户注册量还是报告发布量和种类的进展都很快。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900余家,包括沃尔沃、舍弗勒等下游用户,占注册用户的57%;单月最高注册量超过200个,发布报告35份,其中钢铁产品29份、铁矿(736, -10.50, -1.41%)石6份;发布单位除了宝武系企业外,还包括鞍钢、首钢、沙钢、包钢、酒钢等多家钢企,报告累计下载量超过4000次。可喜的是,PCR(产品种类规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目前除了钢铁产品之外,增加了铁矿石产品、球团产品等,未来还会看到镁、铝以及建筑用钢、特殊钢。
此外,在接受度方面,平台发布的报告受到了上下游广泛关注,在国内已具备一定影响力。据介绍,例如汽车行业中汽中心,其有自己的数据收集系统,如CICES(中国工业
碳排放信息系统)。EPD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提供的数据被该中心认定为权威数据,可以直接帮助钢铁企业满足下游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需求,为钢铁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在国际上,平台间的互认也在加紧推进中。
一年发布30余份报告,这个量级在常人眼中似乎并不多,却让刘颖昊喜出望外。她解释道,这是因为EPD报告发布的难度极大,一是它对企业的数据统计基础要求非常高,二是企业要有勇气去披露它的数据。因为没有政策的驱动,企业自愿发布报告往往是对自身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抑或来自于用户明确或潜在的需求等。在谈到具体难点时,刘颖昊将其比喻为给企业做CT检查。只有具备精准掌握产品生产每一个环节数据的能力,才能发布高质量的EPD报告。这是因为EPD报告的数据统计方式不一般。刘颖昊进一步解释道,与大家常见的统计组织碳排放方式不同,EPD报告追踪的是产品
碳足迹,这是全生命周期(LCA)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绩效量化工具。组织碳排放的统计方式是以碳的总进总出量除以产量。这种统计方式,企业内部众多的生产环节就像一个大的“黑箱”,并不需要一个个单独计算。比如大家熟悉的
碳交易就是基于组织碳排放的统计方式,而产品
碳足迹的统计是要跟随产品具体的生产过程。一些企业的数据统计不完全是按照产品生命周期边界和口径来的,所以EPD数据的获取有较大难度。另外,EPD报告还设计有很多的环境指标,并非法律法规强制监测项目,如果不是编制EPD报告,很可能就没有相应的数据。
刘颖昊说,这项工作就是在摸家底。它要求企业本身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投入产出要有清晰的认识,包括原材料消耗、辅助材料消耗、能源消耗、产品副产品产出、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固废排放等,都要有全面认识才有可能去做。还有数据基础的问题,比如是否具备对各个环节数据的收集能力,以及是否会做的问题。对于后者,目前平台推出了低门槛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钢铁产品LCA评估。而对于前者,刘颖昊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些年宝钢通过建设智慧制造系统,将以前区分不开的数据,现在有些能通过算法进行区分,有些能在技术仪表上区分开。正是做了这样扎实的基础工作,目前宝钢的iCD系统已经具备了统计卷级碳足迹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高端下游用户已经将提供碳足迹数据及减碳措施纳入了采购硬性指标。对此,刘颖昊提醒广大钢企,EPD报告数据的发布应该秉承精品原则,不要操之过急。要发布高质量的数据,首先必须扎实做好数据挖掘工作,其次应注重发布产品的筛选。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内部产品碳足迹管理系统,发布EPD报告之前先要有内部的预评估,否则有可能发布的结果在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刘颖昊表示,一个产品是否
绿色低碳,从设计阶段就应该有所考量,特别要关注生态设计。生态设计一方面是面向制造过程,比如流程优化、工艺改进等;另一方面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比如通过先期介入,与用户一起打造成本更优、更低碳的产品。“当制造环节各个工序的节能减碳都降到最低、无法再减的时候,你一定会从全生命周期的范围去考量。”刘颖昊解释道。同时,为了尽可能前瞻性布局应对未来针对其他指标可能做出要求的不确定性,刘颖昊建议关注除碳以外的其他环境指标:“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碳,往往把这个指标单独拉出来看,但其实对有些产品而言只看
碳指标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环境足迹会转移,有可能低碳了,却增加了其他的环境影响,建议企业综合地看一些指标。”
温升问题背后是发展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