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如何应对低碳竞争?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碳交易网2023-05-19 15:32

低碳钢标准制定关键要全球互认

 
摸清家底之后,钢企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作为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刘颖昊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碳排放的高低并不影响钢的性能,只是钢的碳属性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未来这种碳属性一定是分级的。
 
她解释说,从目前来看,在碳属性方面,一些高端用户为了实现自身的减排目标提出比较高的要求,钢企在排产时,就会按照用户要求考虑材料的碳属性。在低碳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碳属性提出要求,但不同的用户对碳属性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未来这种属性一定是分级的。
 
关于碳属性分级,从技术角度看,企业要做的是提供不同碳属性的解决方案;但从发展角度看,这种分级趋势的深化,特别是这种分级的逻辑,带来的如低碳低到多少合适、碳配额如何分配等问题,必然会带来一场关于低碳钢标准界定的全球讨论。实际上,当下,如何定义低碳钢已经成为全球钢铁业关注的焦点。不少国际领先的企业都在构建低碳钢标准模型。在这方面,中国宝武同样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在谈到低碳钢标准模型构建时,刘颖昊先给《中国冶金报》记者科普了一个数字概念。这些年,我们常听到全球温升不能超过2摄氏度。而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今年3月20日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指出,在纳入考虑的情景和模拟路径中,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佳估计值在近期(2021年—2040年)将达到1.5摄氏度。温升2摄氏度是什么概念?刘颖昊介绍,按照不同机构的分析测算,折算成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估计是8000亿吨至1万亿吨。而限制温升1.5摄氏度,目前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为3000亿吨至4000亿吨。刘颖昊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按照1.5摄氏度的温升控制标准,以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基本上7年排放空间就没有了。在刘颖昊眼里,这组数据绝不仅仅反映了减碳的急迫性,职业的敏锐性让她清楚地看到,其对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意义——资源和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认识到,3000亿吨到4000亿吨,这是一个总量、是资源,因为它限制了你的发展。3000亿吨到4000亿吨,这是大家要去分的。能分到多少就决定了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还能走多远。为什么大家都想把自己的低碳钢标准做到全球最厉害?因为一旦被同意或者被承认,其他人就得按照这个方式、这个标准来。”刘颖昊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这种模型的一个大背景或者说约束条件,就是排多少亿吨的二氧化碳。可能每个模型都不一样,但是它都有约束条件。你凭什么说我必须在这里面减掉多少?我用什么条件来约束你?它有一个碳总额作为约束,所以换过来看它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将来一定是一个资源问题。”
 
刘颖昊同时认为,关于低碳钢模型的构建,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这一点跟实现碳中和的道理是一样的,钢铁行业无法仅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碳中和,比如我们还依赖于绿电、氢能、天然气、生物质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所以这个模型不仅是钢铁模型,而且是一个包含资源等在内的综合模型。
 
另外,目前全球领先的钢企都在构建发展自己的低碳钢模型。刘颖昊认为,在这方面,中国钢企与国际其他钢企之间不是一个“PK”问题,而是要去争取我们的利益问题。“这个模型一定要反映中国未来的资源和能源发展的趋势。为什么我们要建自己的模型,而不是跟随别人的?因为一些国家或地区早就碳达峰了,它的废钢量也比我们丰富得多。另外像北欧都是用绿电,如果我们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目前来看没有一家能达得到。”
 
今年3月9日至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钢铁脱碳标准贸易论坛上,应邀参加的刘颖昊谈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不同国家、区域资源能源禀赋存在差异性、技术发展水平参差,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区域实际情况,标准间的差异是必然的,这需要寻求不同评估方法的互认,构建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最终跟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也会实现碳中和,但是我们的下降斜率是不一样的。我们可能前两年是一个平缓过程,接下来可能是个陡降过程。所以其他国家的那条斜率是不适合我们的,我们是一定要发展中国自己的这条线,这是必须的。那么,我们要做的是相互之间的互认,你们要尊重我们,我们应该是承担‘共同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所以,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跟其他的国际机构互认,大家尽量在方法论上达成一致,同时要让他们能真正了解、理解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
 
那么,这种互认的最终影响点在哪里?刘颖昊提到了国际高端用户的认证要求。比如,一些用户看到中国钢企提供的碳报告没有按照自己要求的标准来,可能会拒绝接受。刘颖昊说,面对这种情况,宝钢会向用户说明自己的标准,现在很多高端用户纷纷接受了宝钢标准,这也告诉我们必须加快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
 
但同时,刘颖昊表示,中国产钢量全球第一,低碳钢领域,中国钢铁必须有自己的模型。这个模型是整个行业的,表达的是中国钢铁的权利,反映的样本量要足够大,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努力。她进一步解释道:“低碳钢标准一旦定下来,全球有共识,我们的排放如果比这个标准线低还好,但如果我们比它高,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作为一家企业,连自己的产品到底排了多少碳都不清楚,用户在跟你提要求的时候,你如何判断合理不合理?你怎么保障自己的权利?只有做好这项工作,企业才有可能去博弈。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