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碳交易市场并不活跃,相比之下,美欧的碳市场发展更成熟,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于晓轶:从交易数据来看,中国和国外的发展节奏有一定共通性。
欧盟碳市场从2005年开始,2005-2007年是第一阶段,2008-2012年是第二阶段,这是两段摸索期。2005-2007年的换手率不到4%,现在超过400%,增长百倍。同样,中国去年碳交易市场的换手率也是不到4%,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活跃性一定会慢慢被调动起来。
从碳交易机制来看,欧盟和美国加州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都值得参考,但不会完全照搬。
因为欧洲的碳交易市场在前两个阶段没有做更多管控,结果第三阶段出现供给不平衡,碳价波动较大,因此出台了MSR。国内很难会让碳价有那么大的波动,毕竟这涉及到企业的履约成本。
而美国加州的碳市场,政府始终会限定底价,定价也通过一些软性政策限定。政府一直在用“有形的手”控制市场,让碳价稳步上涨。
我国未来的碳交易机制还在积极探索中,不会完全照搬欧盟或者美国加州,一定是取其精华,通过市场机制加政策调节,稳步上涨。碳价上涨的背后逻辑还是为了推动企业进行减排方面的投资,最终实现碳中和。
目前国内外确实存在碳价差,缴税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法。从2027年开始,各国产品出口欧洲就会缴纳
碳税。未来,国内碳价肯定需要在政府控制下稳步上涨,慢慢缩小国内外碳价差,但速度不能太快,否则经营企业承受不了。
总的来说,中国碳市场的交易机制需要不断优化。如果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交易机制,现在任何人都不知道,还需一点点去摸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