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自然“处处微循环”
仇保兴认为,城市与自然对立的表现就在于生产、消费、降解三者的失衡,四川城市碳减排必须要逐步实现对废弃物的处理,就近降解再循环。把废弃物长途运输,然后集中处理,这是工业文明“处处长循环”的处理方法。科学减碳就必须学习大自然对废弃物“处处微循环”的循环使用。
仇保兴表示,以城市污水处理为例,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并长距离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碳排放强度很高。值得推广的新模式是用分散式的集装箱式再生水处理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水的“微循环”,而且更节能、节地、节省投资。
他还提供了更小尺度的“微循环”——家庭户内“中水回用”。这是一种户内中水回用集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在一个家庭实现洗脸盆、洗衣机、淋浴产生的废水集中储存过滤消毒,然后成为抽水马桶、拖布池的用水。“有人曾做过简单的计算,如
北京市及周边约一千万户居民都用上这套建议的‘户内中水回用’,每年大概可以节约南水北调对
北京的6亿吨供水量。前者的碳排放显然要比几千公里调水要低得多。”
关于城市的交通碳排放,仇保兴首先明确一个现象:全世界交通碳排放都在持续上升。即使英国最早实现碳达峰,但其交通碳排放仍在持续上升;美国的交通碳排放甚至占到了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35%。基于四川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现状,他先为四川的城市交通碳中和画了路线图,认为实现全部城市的交通碳中和可以放在2050年至2060年的决胜期。
现阶段可以做什么?“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输碳排放强度影响差异很大,可以说,城市交通碳中和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仇保兴提供一项研究结果称,单人出行的私家车人均碳排放最大,实际上高达90%的私家车在大部分时间停在路边或者车库中,如果要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可能只需要现有车辆总量的10%左右。他建议借助日益成熟的5G技术,在未来四川的城市发展中探索网联车,充分提升出行和交通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川观智库研究员 李媛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