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可持续运转的碳普惠平台,与碳市场对接或为解决方案
据界面新闻了解,“武汉碳宝包”已在2018年停止运营,“深圳碳账户”已在2020年5月停止运营,“成都早点星球”目前也已停止运营。碳普惠机制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如何可持续是碳普惠平台运营的一大难点。
碳交易资深人士章良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多数碳普惠平台都是由政府或企业单方面的投入资金,如果得不到资金上的支持,碳普惠平台很难持续运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碳普惠减排量进入
碳交易市场,对接碳普惠减排量的
买卖双方,将其市场化。其中,碳普惠减排量的卖方是产生碳减排行为的机构和公众,买方是需要完成碳排放
履约目标的企业,以及进行
碳中和的机构和个人。
碳普惠减排量经过官方核证后,便可作为碳资产进入碳市场。其中,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进入广东地方碳市场可用于抵消
碳配额,成都“碳惠天府”项目碳减排量(CDCER)进入成都地方碳市场目前仅用于碳中和。
2017年,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中指出“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可作为补充抵消机制进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广东省规定企业提交的用于抵消的
CCER和PHCER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企业年度实际碳排放量的10%,且提交的
CCER中必须有70%以上是本省CCER或PHCER。截至2021年末,广东省PHCER现货累计成交量为534.26万吨。界面新闻了解到,成都碳惠天府机制第一批碳减排项目方法学涵盖能源替代、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三大领域” 共8个方法学,累计签发了约7.5万吨左右的CDCER。
现阶段,碳普惠平台和碳交易市场的对接仍在摸索阶段。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以及其他产品。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碳普惠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留出空间”。
今年2月中旬,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上海市2022-2023年的主要目标是搭建碳普惠平台,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李阳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碳普惠平台和碳交易市场对接过程中一个主要难点是,无法确定碳交易市场每年能够消纳多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如果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的体量过大,会对地方
碳价造成冲击,供过于求使得
碳价下跌;如果体量过小,履约企业可能会面临供不应求的问题。
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合适的体量需要依靠长期且丰富的碳交易数据来进行确定。李阳表示,国内碳普惠的发展普遍处在初期阶段,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碳普惠平台和碳交易市场的对接还需要较长的过程。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李阳、章良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