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的高低传递了怎样的市场信号?
如果说,履约率是衡量全国碳市场有效性的一个显著维度,那么另一个引人关注的维度非碳价莫属。全国碳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
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围绕着碳价的争论从未中断。
一方面,控排企业认为碳价偏高。2021年,电煤价格持续飙涨,燃料成本的大幅增长令煤电企业陷入“成本倒挂发电、全线亏损”的状态。这对于碳排放配额有缺口的发电企业来说,碳价越高意味着发电企业承担的成本越大。
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和机构投资者则认为碳价偏低。与国际碳市场相比,尽管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二级市场成交量位居全球首位,但交易价格却不具可比性。2021年7月以来,国际碳市场碳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欧盟碳市场碳价最高一度达到近90欧元/吨(约合人民币630元),而我国碳市场碳价最高时才60多元/吨。
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
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曾经算过一笔账。在他看来,碳价应不低于减排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2020年~2030年应为7美元至15美元,2035年时大概上升至25美元,2050年应为115美元,2060年将超过300美元。
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谢安认为,碳价过低会降低企业积极性,无法为
节能减排研发和投资提供足够的激励;碳价过高则会导致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