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产业参与方抢滩“双碳”市场商机 天基“双碳”监测数据缺口大,遥感或成为挖掘千亿市场

文章来源:泰伯网沐子2022-02-06 10:54

碳市场立足国际化,抢占话语权

 
然而,“双碳”的机遇下,摆在国内企业用户面前还有“碳排放的计算方式尚未在国际上形成统一标准”的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一般是按用电量简单统计碳排放情况,包括钢铁煤矿等能源企业以及一些制造企业。比如企业用了1万度多电,相当于国家电网生产了1万度水电或煤电,而计算煤电和水的碳排放情况,即可大概计算二氧化碳、钾等排放量。
 
相比之下,国外更倾向于用卫星手段监测碳排放。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世界经济论坛和一些国际机构建议用卫星手段监测碳排放,一是数据不太容易改,二是观测的范围更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直言,当前中国“碳排放”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着中外评价不一致的问题,中国的碳排放量被“高估”。“监测数据缺口大,中外评价不一致。因为我们国家天基数据比较少,国外数据经常是 ‘高估’中国的排放量,估计可以达到超过61%~140%,与事实是相悖的。
 
这也意味着,建我国自主研制、自主可控的天基碳排放遥感监测体系亟待提上日程。
 
而对于国内能源企业来说,提升传统碳排放推算方式也是满足出海诉求的第一步。“第一,要用卫星数据去看整个企业的排放,扩大监测范围,另外,还要监测碳排放来源等。”
 
业内人士坦言,“国内的碳排放计算方式在国外得不到承认,企业根本不可能出去。”
 
这一困境放在更远的国际性碳交易目标上,依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不光是统一碳排放计算方法。在业内人士看来,还要共享遥感数据,以及共享数据算法。“同一个卫星影像数据在不同的算法下,结果还是不一样。只有共享算法,未来才有可能逐渐进行国际化碳交易。”
 
不可否认,国内碳排放市场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但对于有野心的玩家而言,拥抱国际市场更需要遥感数据支持。可以预见,卫星手段或许将获得多方认可。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家可能更愿意认可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方监测手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