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碳排放交易市场待挖掘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面向碳排放的卫星监测市场机会要比传统遥感市场大得多。
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郗晓菲指出,目前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可以达到追踪高能耗排放的监测,同时进行宏观碳排放计算,如风能,太阳能的工厂,以及
平台所能提供的碳中和的量,通过遥感卫星可以很精确计算到每一个区域的风能带来多少电量,光伏带来多少电量,同时林地、湿地、海洋环境可以带来多少碳的中和量,都可以进行量化性地计算,实现碳吸收、碳监测、
碳减排。
“当下,包括林业等政府部门的碳排放监测服务采购不断增多”,有体制内从业人员称。
不止是政府部门对碳排放数据有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圈内人,我原以为各地政府、相关环保部门是大客户。而实际上未来需求较大的还是企业主体。”
为了实现“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国家近几年对煤炭、钢铁、石油、石化等大的能源企业有非常详细的
节能减排等硬性指标。
截止目前,国内
碳交易市场也已放开2000多个企业在平台上做交易。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市。启动初期,2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兼该院碳中和应用中心主要负责
专家吴宏杰表示,因为
碳市场刚刚开始,平台只纳入了电力企业,而类似森林、海洋行业市场参与机构还没有放开。
这并非国内第一次启动碳交易。
自2013年6月以来,全国陆续启动了七个碳交易
试点,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包含了全部四个直辖市、两个省份及一个计划单列市深圳。这七个
试点根据不同的规则,总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涵盖数十个不同行业,但早期交易额并不算多。
吴宏杰回忆称,那时候碳交易市场没发展起来,变现的渠道较少,企业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
碳资产管理,有的是放在总裁办公室,有的是放在财务部门,有的是放在办公室等。
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会场举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
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交易超过70亿元,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后续,一旦国家逐渐放开,未来交易量或将有10倍成长空间,形成千亿级别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倘若像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将会成为较大的市场购买方,其通过衍生的金融遥感产品带动更大规模的市场规模。
这也意味着,遥感将有机会通过“双碳”开拓B端和G端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