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应尽早纳入更多行业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市场化的机制,碳市场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共有29个碳市场,占全球GDP的42%,覆盖全球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以及全球更多碳市场的投入运行,预计到2021年,全球碳市场所覆盖的排放将增加到14%。碳市场在助力减排的同时,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碳市场将改变个人消费行为。高排放的终端消费品将不再具有
价格优势,从而也将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此外,由于高排放行业竞争优势的减弱,未来年轻人的就业可能也需要谨慎考虑这些行业。
企业在参与碳市场的过程中将建立碳价和
碳资产管理意识、进行低碳技术创新和投资,对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所帮助。同时也对未来应对国际上可能出现碳关税例如欧盟正在讨论制定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变化做好准备。
作为一份纲领性的文件,《管理办法》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但是强化全国碳市场作为政策工具的法律效力还需要上位法的加持,例如正处在立法程序中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为碳市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约束企业减排提供法律支撑。运行较早和较完善的国际碳市场在运行初期都已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框架,例如欧盟2003/87/EC号指令以及美国加州的AB32 法案。
《管理办法》实施还需要相关配套文件。例如对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配额分配具体方案以及抵消机制中提到的其他减排指标等的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
此外,《管理办法》规定了覆盖行业企业的标准,但是没有明确具体的覆盖行业类型。为了实现中国2030碳达峰气候目标,全国碳市场应该尽早纳入更多的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高排放行业。
抵消机制作为碳市场重要补充机制,为碳市场以外领域的减排项目的参与提供了机会。期待类似广东碳普惠制的减排量可以作为其他减排指标,让个人的低碳行为也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抵消机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