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即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卫生学调查处置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有效控制和消除危害。”《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也明确指出:“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客观讲,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与我国人民健康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设计不完善。我国各部门对“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及卫生应急体系构建理解差异较大,各自为政;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资源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等工作重视程度不一、成效各异;各医疗和急救等专业机构高度组织化领地化,医防体系长期割裂,尚未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能力(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差、底子薄,服务能力低的状况依然存在。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产业发展不强劲。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公共卫生应急产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尤其是涉及应急救援和处置技术研发、应急装备制造、检测与预警、应急抢险服务等许多领域,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产业发展的市场主导性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具有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市场需求不稳定,需求主体不明确,供需不匹配;产业标准还未形成体系,相关产品标准分散于各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
平台体系难以支撑卫生应急产业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突破与关键装备研发,企业技术储备不足;企业大多在单一领域发展,在提供应急救援综合解决方案方面能力不足,难以保障新形势下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需要。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事业扶持政策不配套。从整体上看,我国财政投入总量、结构及方式不适应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体系的资金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应急支出在地方财政总支出中没有单列,造成投入占比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除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外,其他重大专项投入、社会捐助等形式少;金融机构对于公共卫生应急事业融资缺乏积极性,融资支持较少;各地区间公共卫生应急投入没有归口统一标准,导致投入不均衡,发展差别大。另外,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不稳定,发展乏力,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专业能力配置及管理缺乏系统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整体滞后,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间的平衡尚未有明确的制度安排。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