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下若干经济指标研究

文章来源:论文网2015-12-23 14:19

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指标研究

根据上述分析,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必须从控制GDP增速、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优化出口结构、改善能源结构等入手,并且针对这些关键要素提出约束性的量化指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1 控制GDP增速在6%-8%之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GDP增速应控制在适度区间,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创造良好环境。如果保持“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能耗强度下降16%和13%不变,将GDP增速调低至7%和6%,则4045目标和15%非化石能源目标都可实现;如果达到11%和10%的高增长,则两目标都无法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若“十二五”、“十三五”GDP均保持11%的高增长,能耗强度均继续下降20%,将能够实现碳强度下降51%目标,但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将突破43.6亿t标准煤和96.6亿t CO2,2020年将分别达58.8亿t标准煤和128.5亿t CO2,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总量上将无法承受。综合考虑,建议在2020年前将我国GDP 增速控制在6%-8%之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 调整出口结构,提升服务贸易比重至30%左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在经济结构调整层面上,落实碳强度减排目标对我国出口率和出口产品结构比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述GDP控制区间为依据,到2015年我国出口率应下降到18%,2020年应下降到14%左右,同时加工贸易比重由2011年的45%降低为2015年的38%、2020年的30%左右。大力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中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力争到2015年服务贸易比重达到25%,到2020年达到30%左右。同时,加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3 提高第三产业比例至47%以上,控制高能耗工业比重在22%以下刘卫东等研究表明,若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到20%(每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则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50.52%。若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到22%(每年下降0.2个百分点),则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1.43%。因此,建议到2020年前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7%,且高能耗工业比重下降到22%以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4 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至15%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在4.82亿t标准煤左右,2020年非化石能源供应量为6.88亿t标准煤左右,对扭转我国高碳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意义。CO2排放强度取决于能源消耗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两个因素,经验上来看,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大约等于能耗强度下降率与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率之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7亿t这一较为可能的上限,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就必须控制在45亿t,年均增速必须控制在3.6%以内。从这一角度说,15%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指标对能源总消费量也同样存在重要约束作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综上所述,为完成2020年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需要切实对以上四个指标进行调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个指标是相互耦合、互为因果的,必须综合部署、协调推进,唯此方能产生积极效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