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历史状况,还是近十年我国发展历程,都清楚地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速度和结构”两方面因素。GDP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都会对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系统梳理这些要素与碳减排间的内在关系,可找到我国碳减排工作的关键所在。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1 GDP增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有研究表明,1995-2007年中国因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了29.75亿t,其中61%可由经济活动或者经济规模扩大解释。我国GDP高速增长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张多是依靠现有技术的简单复制,GDP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耗能产业的拉动。从这个意义上,GDP增速高必然呈现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GDP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这种关系可由“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的变化以及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能耗强度下降幅度予以进一步证明。一方面,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反映了能源消耗的增速与GDP增速的比例,系数小于1则意味着能耗强度降低。“十一五”的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分别为:0.83,0.60,0.81和0.83,呈先降后升走势。另一方面,从“十一五”能耗强度下降趋势来看,2006-2008三年间能耗强度分别下降2.74%、5.04%和5.2%,下降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保证了经济平稳增长,但2009年能耗强度却仅下降了3.61%。以上这些数字表明,“十一五”期间,在GDP增速较高的头一年和经济刺激政策实施的第四年,能耗弹性系数高,能耗强度下降率低。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2 投资、出口与消费结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经济结构方面,影响能耗和碳排放的是GDP(最终需求)的组成变化,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变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长期以来,投资始终是推动我国GDP高速增长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住宅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将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碳排放。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2000年以来,总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率的贡献程度一直保持在1/3左右。但过分依靠出口带动的高速增长会导致“结构畸型”,即第二产业比重和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同时,低端产品“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成本,以2007年为例,出口活动产生的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27%,但产生的碳排放量却占全国的34%。目前情况下,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耗与碳排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3 产业结构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关于我国能源强度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我国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结构因素普遍小于效率因素的贡献。然而在2002-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反常上升,在这几年中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由41.5%下降到39.9%),能源强度较大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由44.8%上升到47.5%),且工业中能源消耗高的重工业比重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由60.9%上升到69.0%),这使得在总能源强度变化中结构份额为负并且超过了效率份额, 从而导致总能源强度上升。应当看到,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较大比重以及重化工产业长期存在,除了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必须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否则我国高碳排放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4 能源结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我国能源结构对节能和碳减排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不平衡,即资源禀赋不平衡、供需分布不平衡、消费种类不平衡。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1)资源禀赋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少气的国家,煤炭一直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由于煤炭的碳排放因子远高于其他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高煤炭消耗必然导致高碳排放,而高耗能行业对煤炭的密集使用更是加大了我国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压力。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供需分布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能源、资源的种类、数量各不相同。总体来看,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的主要供应区,而能源的消费则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分布状况的不平衡客观上引发了我国节能和碳减排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3)消费种类不平衡。我国资源禀赋、能源供给不平衡必然导致能源消费种类的不平衡,且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同时,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依赖石油、天然气的大量进口亦不现实。在此情形下,煤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8.0%,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为23.4%左右,而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仅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6%。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