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启了“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时代。生态文明要求从源头上解决发展方式的问题,实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战略环评是推动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决策更绿色、更环保,更充分体现源头预防理念。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用战略环评工具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当前,应积极推进地级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环评,逐步建立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发展规划战略环评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对发展规划进行战略环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当前,要把握好国家的发展方向,必须要把握好地级市的发展。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将市县作为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因此,战略环评应该从地级市发展规划入手,确保地市一级的发展真正贯彻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明显短板。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需求增强,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环保工作持续加强;另一方面,有些地市政府仍奉行“唯GDP论”,环保工作内在动力不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没有根本扭转,环保更多停留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层面,缺乏有效的制度载体来约束地方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同时,环保立法工作不断推进,《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相关实施条例都已相继出台,对于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仍更多采用行政处罚手段,将环保的权力和压力下移到基层环境执法部门,不仅使法律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而且很容易出现行政权力的异化。
制度供给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样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制建设、政策引导、制度供给、市场机制、社会风尚引导等。单纯环保领域内的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国家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因此,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质。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公共政策,是我国政策的核心机制,甚至是政策体系中的元政策。其主要任务有3个,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中,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是发展规划的最基本任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发展规划作为最基本的战略,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更强调空间布局和分区引导,首次出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中已体现出“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思想。虽然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都有生态环境的篇章,但规划总体上仍是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笔者认为,要实现发展转型,必须变革传统的规划决策模式,突出以资源环境约束引导规划目标的设置。同时,发展规划要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