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之低碳社区如何怎么规划建设与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熊贝妮2013-09-16 09:03

4 武汉百步亭社区建设实践
4.1 基本概况
武汉百步亭社区地处市区北部,总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规划居住30万人口,是目前武汉市最大的康居工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完成2.5万平方公里建设,其中适用经济房占普通商品房的30%,入住人口约10万人,居民家庭年收入大多在5-10万元之间,适用经济房居民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元,社区提倡居民自治管理,首创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百步亭社区管理模式,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并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图4、图5)
4.2 百步亭社区新区生态规划建设实践
百步亭社区绿色生态理念的贯彻实施,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由最初强调单一绿化景观建设,到只注重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至当前关注社区空间布局综合生态效益。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百步亭社区提出建设“21世纪武汉的和谐生态居住低碳新城”的目标,启动区位于社区核心区,占地45公顷,作为低碳示范区将低碳理念付诸于社区建设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对于一个面向城市中等收入水平的大型安康住区,我们认为低碳社区建设应建立在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基础上,旨在普通居住社区示范推广,不追求“低碳高投”的片面宣传。主要通过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对当地自然地理资源的充分利用、绿色交通的综合组织等“低技术”手段来实施,规划提出“聚商、活水、汇绿、节能、降碳、乐居”等策略,通过切实可行的低碳技术,以达到和谐、低碳生活的目标(图6)。
4.2.1 混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实现低碳生活总体布局
百步亭社区将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建设同步实施,不仅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降低交通出行生活成本和能耗,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结合公园式商业街布局,整个大社区现已建成1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10个快餐食堂和大型酒店、多功能健身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成6所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和1所老年大学以及党校、市民学校、家庭教育学校等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的终身教育系统(图7)。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4.2.2 组织特色鲜明的景观慢行道,组织慢行绿色交通
在启动区的规划中,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立与公交、电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鼓励居民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社区实行“绿色交通计划”,沿主干道规划供步行、自行车和电瓶车使用的“慢行系统”,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现已建成4处电瓶车充电平台和8处免费自行车租赁点,方便实现社区居民绿色出行,同时,通过慢行系统串起的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馆及滑轮溜冰场等公共配套运动服务设施,使居民充分享受全民健身的低碳生活(图8)。
4.2.3 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水道,形成水系生态廊道,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启动区的“活水”工程,是通过联通西侧的黄孝河及明渠水系,加强雨水收集和生态水岸的处理,形成生态水净化循环网络。每个居住组团景观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将组团的生态景观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不仅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水生物、植物生态链”和水处理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图9)。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武汉市年降雨量充沛,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利用管网收集小区的雨水作为回用水源,储存在公共绿地内的雨水收集池和水景水体内,经过过滤、尘沙等处理后进行绿化、道路浇洒、水景补水和场地冲洗,并将雨水收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相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为人工湿地补水,人工湿地为雨水净化提供帮助。采用雨水利用技术后,处理每吨雨水的成本大约为0.3元左右,大大低于城市供水价格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