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管理的堵点
通过节能管理现状的观察和梳理,节能管理的堵点大致有以下几个面。
(一)节能管理信息化之堵。企业的排放总量管控与能源消费总量管控初看起来都是量的管控,没有太大差别,但两者对企业发展约束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从企业发展上看,由于能源总量管控会直接限制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权益,依靠节能累积的能源量又不足于支撑企业发展时,企业只能依靠现有的“粮票”维持生计。如果你还要在企业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就会把企业能源消耗的“老底”给你。就是有罚款和信用惩戒强推措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也就维持在你要什么数据勉强给你什么数据的水平,什么系统功能拓展、功能实现等就会被“没用”或“信息不安全”等理由搪塞过去。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基于发展方面的考虑不愿意配合搞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不等于不愿意推进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二)节能管理专业化之堵。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的节能经过几十年发展,实际上已经从“节能是一种措施”演进为“节能更是一种专业”。由于我国的节能是一个没有节能教育体系支撑、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设置、没有职业技能目录的“三无”事业,节能管理岗位人员缺乏节能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加之企业人员的岗位流动等因素,在部分节能管理岗位人员不知道什么是能源当量值、什么是能源等价值的情况下所编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三)节能服务市场化之堵。我国的节能服务市场是一个政策性市场。节能服务市场化之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节能技改项目实施的主动性下降。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压力倍增,无暇顾及节能技改项目。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涉及企业搬迁。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生存都困难,不可能对节能项目实施技改。重点地区部分企业由于限产设备关停浪费了很多能源,节能技改节约的那点能源也不足于抵消关停期间的能源损失;同时由于经常关停,节能技改项目投资回收期也相应拉长;有的企业有“跑”的念头就不会考虑节能技改了。
2、节能技术服务市场不规范。由于我国招标评价方法没有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总费用拥有法”,而是采用“采购成本法”评价,通常是低价中标,部分节能好技术、好产品因节能要增加成本被挡在了市场门外;有些以节能环保名义包装又有所谓“来头”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实施或使用后效果不佳,成为了群众议论“不节能”从而发展成“不相信节能”的口实;有的节能技改项目采用
合同能源管理后由于部分企业缺少诚信和税务等管理环节不畅也难于展开。
3、节能服务主体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节能技术进步的创新跟新能力不足和节能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