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红树林营造“免予额外性论证”的关键点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刘良伟2023-11-22 12:16

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红树林营造方法学为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红树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方法学发布后,预期社会反响较好。为此,围绕一系列关键问题,记者采访了红树林营造方法学的牵头编写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光程。
 
红树林湿地具有高固碳能力,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净化水体等功能
 
中国环境报:红树林营造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陈光程: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的固碳作用》的报告指出,全球55%以上生物碳封存在海洋中,在诸多海洋生态系统中,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滨海湿地具有很强的碳汇能力:它们每年埋藏到沉积物中并长久保存的有机碳数量约占海洋沉积物碳埋藏量的50%以上,在固碳和减缓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滨海湿地的关注,这些滨海湿地固定并储存的有机碳也被称为“蓝碳”。
 
除了固碳储碳的作用外,红树林湿地还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净化水体等功能,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产卵场和食物来源,维系着近岸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沿岸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生态产品,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红树林湿地发挥着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际上采取积极的行动推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将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中,发挥红树林湿地在减缓气候变化和提升海岸带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用,并积极利用各种市场机制推动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当前,我国的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把红树林保护好。在“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红树林保护修复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也得到明确。2021年,我国提交的《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报告中,将“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作为“持续巩固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措施。同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因此,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红树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环境报:当前,世界不少地区的红树林正以较快速度消失,而我国红树林面积却不断增加。这是如何做到的?
 
陈光程:红树林广泛地分布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120多个国家或地区。但是受沿海地区开发活动的影响,全球红树林总体上面临着持续退化的问题。我国红树林面积则是由本世纪初的2.2万公顷增长至2.92万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红树林面积增加的国家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树立了榜样。
 
我国红树林面积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红树林的有效保护。自本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沿海各地也出台了红树林生态保护的法规,对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规定,并通过设立保护地、围填海管控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使红树林受到最严格的保护。
 
另一方面,沿海各地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不断加大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力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十四五以来,《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计划》陆续印发,进一步部署了红树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工作任务,提出到2025年将营造红树林90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750公顷,对扩大我国红树林面积,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社会公益资金也积极参与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的意见,进一步为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红树林被纳入CCER机制,体现我国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重视,使碳交易成为实现红树林碳汇产品价值的有效方式,对于推动红树林生态修复、优化蓝碳资源的管理,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宜林则林,宜滩则滩,且严禁以生态修复之名实施围填海活动
 
中国环境报:什么类型的项目可以申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什么类型的不可以申请?
 
陈光程:红树林营造方法学适用于在无植被滩涂和清退养殖塘等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开展人工种植红树林的项目。这两种类型的红树林种植是我国近10年来红树林营造的主要方式,因此方法学针对这两类营造活动进行开发。
 
方法学也体现了当前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理念上的转变,提高碳汇项目的质量。当前,我国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提倡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等原则,强调修复项目要与区域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相吻合,避免因红树林生态修复破坏其他重要的滨海湿地,不得擅自引进、种植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等外来红树植物,对已生长上述外来物种的区域,应因地制宜用乡土红树植物予以逐步替代。
 
同时,也严禁以生态修复之名实施围填海活动,要求开展滩涂地形地貌修复的红树林项目不得改变修复区域的潮间带属性。因此,方法学中规定红树林项目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政策的同时,也明确提出项目不得改变项目边界内地块的潮间带属性,在审定核查过程中要分析项目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环境报:红树林营造方法学规定项目不进行施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光程:红树林营造主要通过增加红树林生物质和土壤碳储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清除。但另一个方面,红树林湿地受潮汐的间接性浸没,它们的土壤环境为微生物的呼吸和氮的代谢过程提供适宜条件,引起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气体的排放。如果添加外源性的营养(如施肥),将加剧土壤中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尽管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排放量低,但这两种气体具有很强的全球增温潜势,在施肥的情况产生的温室气体增排一定程度上会抵消湿地的增汇效应。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