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非朝夕之功
很多食品企业强调,其碳中和成果得益于长年投入与积累,绝非一蹴而就。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纪兵表示,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释放温室气体,但如果能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固定到了土壤中。正因为如此,首批获颁南京国环零碳农产品证书的5家企业,均有着15年以上的有机生产历史。
作为国内首个推出“零碳牛奶”的企业,伊利自2010年起依照ISO14064标准及《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盘查碳排放,组建了专业团队负责年度碳盘查,并提出
节能减排举措。由国际权威检验认证机构颁发的碳中和核查声明(PAS2060)证实,伊利已于2012年实现碳达峰。到2050年,其目标是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伊利作为农业食品企业代表性
案例在2021年被写进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同期,中国圣牧(蒙牛控股)作为畜牧行业首家代表性企业,也一同被该报告收录。
在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圣牧的减碳故事不同寻常。据蒙牛集团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林笛介绍,13年前,圣牧高科团队就开始在乌兰布和沙漠打造沙漠有机循环产业链,截至2021年已投入75亿元,“有机农业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农药、化肥,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这意味着有机环境下的土壤、植物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
截至2021年,圣牧已将23万亩沙漠改造成优良草场,累计种植9700万棵沙生树,“圣牧过去十年的固碳量相当于企业两年的整体碳排放量,这种种树治沙、农业固碳的模式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如今其单吨原奶碳排放强度已实现国内领先,相当于起步较早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林笛说。
作为全球食品饮料巨头,今年4月,达能位于武汉和邛崃的两家脉动工厂率先在中国饮料行业实现碳中和。“我们做碳减排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达能中国饮料工业副总裁游天富告诉新京报记者,达能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碳排放的追溯和计算工作,且将碳盘查覆盖到产品全生命周期。“而邛崃和武汉工厂又在公司整体低碳运营的水平上,成功使用了本地清洁蒸汽,进而实现了100%清洁能源使用,使工厂碳排放进一步显著降低,我们对这两家工厂进行了2021年碳中和认证,这是我们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