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氢成新能源投资蓝海 国企民企竞相入局
“醇氢汽车有效降低碳排放,尤其是商用车领域。”杨学良介绍,商用车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部汽车二氧化碳总排放的56%。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实现了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便捷、更经济实用。
有数据显示,与国六柴油车相比,醇氢电动汽车大幅度降低排放,PM污染物降低98%,一氧化碳下降88%,氮氧化物下降82%,成为商用车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在车展现场,吉利车载二氧化
碳捕集系统“吉利碳仓”便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现场科普演示还原了“吉利碳仓”的工作原理——将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实时捕捉下来,通过吉利的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催化合成绿色低碳甲醇,供给甲醇汽车循环使用,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及汽车的近零排放。
“从用能成本方面,目前已经批量装车的醇氢电动系统,其成本相比燃油车可降低32%-52%,得到了广大司机和运输公司的好评。”杨学良说。
“吉利目前已形成了覆盖二氧化碳捕集、甲醇制备、甲醇运输、甲醇加注、甲醇车辆的全栈绿色生态链。”杨学良介绍,吉利携手上下游企业,构建了“醇-运-站-车-捕”的循环生态,致力于打造甲醇全链路闭环的碳中和解决方案。
目前,从整车来看,全球首款醇氢电动大VAN——远程醇氢电动超级VAN首次亮相,依托吉利醇氢生态闭环技术,将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同步亮相,凭借单次补能续航超1500公里的超长续航,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重新定义新能源重卡标杆。
吉利汽车集团甲醇汽车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陆玉凯表示,通过全球首创的甲醇发动机,吉利全新一代“超醇电混”实现了甲醇和汽油两种燃料在同一燃料箱内的灵活配比,发动机热效率达全球最高的48.15%。并且突破性地实现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温下的启动,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续航、补能效率等方面的固有弊端。在此背景下,真正实现一辆车“可醇、可电、可油”的新型绿色动力模式。
据悉,在能源变革与绿色出行需求交织驱动下,未来氢醇能源的应用版图将不再局限于重卡、公共交通等传统商用车领域,而是向着更广阔的乘用车市场迈进。
陆玉凯透露,吉利将于2025年四季度重磅推出搭载全新一代“超醇电混”技术的轿车与SUV。而这一动作,标志着甲醇动力正式驶入家庭用车市场,开启氢醇能源在乘用车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新纪元。
不仅仅是吉利,现阶段更多企业争相布局醇氢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截至目前,中国能建、中广核、中煤、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华电等央企能源巨头已纷纷入局。其中,中国能建2024年签约的“哈尔滨市双城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预算达300亿元、双鸭山生物质绿色甲醇及绿色航油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208亿元。
吉利控股、远景能源、明阳集团、金风科技等多家民企也纷纷进场。2023年2月,由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省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这是我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工厂。2024年10月,吉利控股旗下醇氢生态科技参与建设的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项目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奠基,该项目是中国首个50万吨级电解水制氢耦合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项目。
当“甲醇经济”这一概念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共同语言,中国正站在这一历史变革的前沿,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蓄势待发。正如一位资深业内
专家所言,甲醇汽车的战略价值,远超一辆车、一种燃料的范畴。它是破解能源安全困局的战略钥匙,将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它是打通产业循环的关键纽带,串联起煤炭清洁利用、绿电规模消纳、交通低碳转型的全产业链条。中国有望凭借完整的产业体系、领先的技术储备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在这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变革中占据先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