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绿色转型任重道远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9-06 14:56

从学术到政策制定如何打破?

面对中国工业结构的绿色化程度不高,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新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能否真正落实和落实关键是将绿色经济指标纳入到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根据UNEP确立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框架,《面向绿色经济决策的指标工具及实证研究》筛选出了由172个指标构成的工具箱,并从中精选了23个指标构建起中国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为判断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选取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地下水较差和极差水质比例及土壤污染超标率3个指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为诊断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来源,选取了能源消费总量、用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4个指标;为解析带来压力并导致当前形势的驱动因素,选取了重化工业占工业结构比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生态足迹指标。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为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目标制定绿色经济政策,选取了经济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节能环保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指标;为预测政策实施影响和评估政策实施绩效,选取了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绿色就业岗位比例指标。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运用新的绿色经济指标评价体系,评估结果显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体上仍然依靠重化工业拉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2005年以来,重化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从2001年的约1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3年的约37.5亿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001年的约36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约100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与此同时,用水总量从2001年的5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13年的6183.4亿立方米。评估结果显示,虽然我国在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在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和区域包容平衡发展等方面的进展依然缓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环保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十大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仍有63个,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不达标率仍有10.8%、13%。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仅占9.9%。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整体绿色化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中国工业结构的绿色化程度依然不高。”俞海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俞海认为,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倚重现象”突出,生产粗放造成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水资源消耗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然不断上升,远未达到峰值和拐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