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相间的资源布局
不过,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在研讨会上直言,拥堵是国际大都市的通病,即使轨道交通发展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路面的拥堵还是难以完全避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有限的道路空间怎样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太宽的马路,结果必然是小汽车不断增加,行人行走更加困难,逼着行人采用机动化的交通方式,进而就是更加交通拥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城市频频上演“马路越来越宽,却也越来越拥挤”的怪圈。
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何东全围绕城市的空间架构和资源配置如何影响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指出,不同的社区,对应的人们会采用不同的出行方式。研究发现,相对传统的老街坊、密集的路网,机动车的出行基本上可以压缩至10%-20%,但是新开发的大结构空间、大马路,机动车出行的比例要高达50%,碳排放量无疑要增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因此,专家提出,发展低碳城市,需要将关键区域重新划定为功能混合、步行友好的公交导向型区域。这种规划方法可以为城市营造成一套新的DNA,这种城市DNA自然而然可以遏制小汽车出行和减少人均车公里数。首先是构建能够缩短出行距离、形成多目的地串联的土地利用布局,真正营造混合利用并适宜步行的区域,在这样的空间利用布局下,步行的便捷程度增加,从而将大大增加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可达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将主要商业区域围绕大容量的公交站点进行布置,并将就业区在整个城市分散布局,这样可以将交通出行合理分散到整个公交网络的各个方向,以最大程度减少交通拥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专家强调,在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发展区域中,城市的结构应该是一种疏密相间的结构,而各种交通工具因为合理的安排而变得更加畅通,大家都不必走走停停,不但步行舒适、自行车行得畅,机动车也能提起速度,安全、快速地行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