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 NH3
氨气 NH3 的排放超出环境容量的 76%, 这一点也不意外。目前虽然烟气排放标准里有对 NH3 的要求,但不是强制性指标,环保部门很少检测。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由于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使用氨作为还原剂,氨的用量快速增长,为了达到超低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过量喷氨现象十分普遍,未参与还原反应氨气量占喷氨量的 1/4-1/3,这些氨气在烟道中形成铵盐等氨氮物, 氨氮物主要通过粉煤灰、脱硫废水、雾滴等被携带排出烟道, 外排的氨氮物大部分最终形成氨气排至大气。按 2017年电厂的氨使用量估算,这部分逃逸的氨气量约为137-218万吨(苏跃进,周念昕, 氨法脱硝中未参与还原反应氨气产生的氨排放问题研究,《科学与管理》2019年05期)。表 1中的 2018年的排放值在苏的估算范围内,说明脱硝过程中的氨逃逸是增量工业/电力氨排放的主要来源。一些专家在排出的烟气中测得氨含量不高,因为氨逃逸是发生在整个脱硫脱硝的过程中,烟气中的氨只是一部分。
传统上认为大气中的氨主要来自于农业,但最近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念。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月鹏研究员发现,非农业(包括电力,工业,废物,和机动车)的氨排放已占 66%。(潘月鹏,大气氨浓度观测和同位素溯源研究最新进展,《大气科学进展AAS》,2020.7.30)。
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团队也通过观测发现,“我国北方氨气浓度显著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在不同区域内,城市站点观测到的氨气浓度与农田站点相当,且显著高于森林、草地和高山等站点。研究证实,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浓度异常高,空间覆盖范围广;华北氨气沉降量不足氨排放的一半,区域大气氨已经过饱和,且可能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该研究提示氨气减排不仅需要考虑农(牧)业氨,非农业氨(尤其是工业)排放也需要关注。”(Shili Tian, etc, Identifying Ammonia Hotspots in China Using a National Observation Network, Environ. Sci. Technol.2018, 52, 3926−3934) 。王跃思团队前不久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关于大气污染研究的最新成果,直接建议 “将氨(包括氨气和铵盐)作为大气污染物列入控制性指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2020.7.1)
氨气是大气中唯一的高浓度碱性气体, 逃逸到大气中的氨,一方面与硝酸或硫酸等酸性气体发生反应, 形成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颗粒物,另一方面与其它酸性气体反应形成氨盐,是大气中气态污染物转变成固态污染物的重要推手。因此,没有控制氨排放,是大气治理一个明显的短板,特别是脱硝过程中的氨逃逸,使得大气中的PM 2.5 升高,抵消了削减氮氧化物的效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