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环境治理,无疑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思维。
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采用专业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另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由于监管对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执法成本;此外,还刺激了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之前企业要做环保,无疑要增加投资,提高成本,所以很多企业总感觉
绿色发展是一个负担。我觉得
绿色发展恰恰是一个新的机遇,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目前需要的是转变观念。”
“环境专业化运营,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文一波说。据介绍,桑德集团旗下目前有十几个工业委托运营项目。专业的环保企业在技术、设备运管、问题应对处理能力方面,要比排污企业具备明显优势;同时,通过合同划定的明确责权,生产企业和环保部门都会对环保企业进行监督,后者对污染治理将极其重视。
“从环保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优势的话,通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可以很容易地做强、做大,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国电清新总经理张开元说,这种模式对排污企业也有很大好处,省去了治理的麻烦。“本来是一个被监管方的企业,变成了对专业公司的监管方,甩去了包袱,安心做生产。”
“扶上马送一程” 扶持政策制定中
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否能确定被业内认为是横在第三方治理环保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
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胥树凡表示,“我接触过很多企业的老总,他们并不需要政府给多少财政资金支持,关键要给他们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比如很多大的国企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治理公司,好的项目都会自己消化,只有一些他们认为自己做起来有难度,又没利润的项目才会拿到市场上来。即使这样,我们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是会有利润。”文一波说。
有电力行业人士表示,以1.5分的脱硫电价补贴为例,对一些电厂来说根本不够,但如果让专业脱硫公司来做,还会有合理利润空间。
张开元甚至曾经在一次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座谈会上,提出不要再增加补贴了。“因为在现在这个补贴力度上我们还有事可做,如果再提升补贴,所有的治理项目都变成了盈利项目,给我们的市场就会彻底没了。我们的诉求是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而不是增加多少补贴和税收优惠。”
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也认为,一个是
价格问题,另一个是环境标准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
价格体系,企业的服务做不好;同时高标准才能催生新技术、新的服务,但是,现有的环境标准远远落后于环境形势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