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ESG标准“求同”比“存异”更重要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侯明辉2023-12-20 11:22

比标准更重要的是“同频对话”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业界有关“建立ESG中国标准”的讨论?
 
刘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个省市县乡的发展水平处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优先级。中国有142家财富500强企业(2023年数据),中小微企业超过5200万户。从市井街坊的“小微企业”,到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公司,对ESG议题的认知、规划以及实践各不相同。企业在中国境内的不同地域投资和运营时,贡献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基于此,当相关方提出建立一套统一的“ESG中国标准”时,首先要明晰的是这个标准适用于谁,为谁服务,谁最终受益。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企业来讲,有时候过度强调独有标准,难免会增加沟通的难度,容易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当今的世界,我们需要在不同中找到相同,而非强调我们的不同。趋向“求同”,不标榜“存异”更容易帮助企业减少国际地缘政治对其影响。
 
我认为比建立“ESG中国标准”更为紧迫的是如何更好支持和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和全球化竞争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方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深化对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扫清误解、壁垒和冲突,为有效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打下基础。
 
根据个人观察,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应当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自信。追溯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哲学与文化典籍,均有内涵与ESG议题相似乃至更为深刻的思想精髓,只是表述方法有所不同。“诚信经营”“义利并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古训流传至今,广泛为人称道。我观察到一些中国企业家深谙并在领导企业时不断实践着《道德经》《商训》等古籍中蕴含的经营哲学与传统智慧。
 
中国企业在国际交往中可以分享这些智慧与见解,以及在管理运营中的应用。正如ESG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一样,中国企业管理哲学与智慧如何吸引海外相关方的关注和研究,进而让来自更多国家和不同背景的企业和企业家受益,是中国企业可以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之一。
 
第二,中国对自身的定位之一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践行者,拥护基于联合国公约和国际法的国际规则。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来源于国际公约和国际法,由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和支持,是ESG领域通行的国际标准。它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和各国相关方采纳同一套话语体系同频对话,从而避免各说各话,不易互认。
 
目前全球契约组织有24000多家企业成员,中国企业占比不到4%,尚未成比例地反映中国企业的全球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国企业更为有效地采纳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利用好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这个平台十分紧迫。在参与到联合国提供的平台的基础上,如何有效把更多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践举措纳入“国际最佳实践”数据库中,是中国企业提升“全球ESG话语权”和帮助完善“全球ESG治理”的关键,联合国是最佳平台。
 
南方周末: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你看来,企业推进ESG实践与追求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刘萌: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企业推进ESG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例如高质量发展强调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企业减少能源使用并提高能效,节约资源并再利用,为落实双碳目标和巴黎气候协定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碳减排目标并严格实施既是推进ESG中环境领域的努力,也是贡献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绿色发展的举措。
 
高质量发展也聚焦乡村振兴,这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企业在乡村投资绿色和具包容性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当地教育,赋能女性等方面采取行动,都是在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董事会的多样平等与包容,完善杜绝腐败和商业贿赂的制度,这些治理领域的举措,也在为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中国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我们注意到中国在规范企业商业行为、构建清廉的商业伙伴关系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还协同企业等各界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助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国际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治理维度的重要举措和进展。
 
在中国,企业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