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需要回到前面所讲问题的要点上。我们谈到,要转变工业时代以来过渡追求经济效益,或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范式,要避免或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的影响。这里不得不强调联合国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在1987年第一次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简单地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为人类今天的幸福,为人类今天生活达到高的标准,但我们必须要想到我们的后代还需要地球,对此我们赋有责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追求经济效益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如果耗尽环境和资源,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则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的和社会的要求。要做出长期规划,要平衡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说,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领域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应该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我今天讲的这个思维方式的时候,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思维方式,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决策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
前面我讲了要按照一种方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这种方案是什么呢?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我们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体系。具体讲,在经济和环境之间要解决环境可承受度的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之间,要解决公平性的问题,也即二次分配的问题。在环境与社会之间要解决公正性的问题。环境可承受度是一个发展范式的问题,而公平和公正则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考量。
可以说,这些基本的理念和原则构成了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案。看起来这似乎是很抽象,但实际上所有这些理念和原则是构建了发展方案和发展战略的框架要求。
从宏观上是这样,从微观上来讲呢?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由企业作为主体,对于企业来讲,过去创造价值和利润的方式通常只考虑了一个经济的维度,出现高污染、高排放,或者违规违法,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必须要把环境和社会的约束作为企业治理和管理的刚性条件,这是一个与之前不同的思维方式。直到今天,我们的很多企业家头脑里实际上只有一个单一的经济维度,而没有社会和环境的维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这是最大的风险,很可能引发危机。要知道,今天的经济系统不是单变量的,而是多变量的。
综上所述,从宏观到微观的考虑,也就是说今天经济社会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人的思维方式也必须随之而改变,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同时表明,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条件就是改革或变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