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PPP融资模式的建议【建言献策二】

文章来源:肖忠意2015-07-13 11:21

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需求迫切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和契机。为实现“保增长,惠民生”的目标,落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性债务是一条解决地方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当前地方债务规模日增,偿还压力大的经济背景下,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性债务发展基础建设所面临的困难重重。近年,中央也多次出台政策,要求压缩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地方债规模,这无疑使本就艰难的地方基础性建设工作推进难上加难。因此,在PPP投融资模式改革大浪潮推动下,各个地区应更进一步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启动改革,策划推出一批PPP合作项目,控制项目风险、调整结构、降低成本,逐步降低政府与社会融资占比,扩大产业引导投资规模,力争社会资金配投大幅增加。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一是短期资金需求量大,债务总量增大趋势明显。全国各个地区,尤其是主要城市的经济开发体量大,旧城改造任务重,重点项目多,因此资金需求量大,即使政府性债务逐年上升,也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较多问题随之产生:土地开发进程缓慢、水电气等基础设置配置标准不高或不及时、区域大型公共设施不能实施或者建设进度缓慢,诸多项目建设一直面临施工进度迟缓的问题,资金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资金不足会限制区域价值提升,制约区域的总体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二是缺乏偿债机制,过度依赖土地升值。目前,政府常用的办法是以未来的政府收入、投建项目的利润及土地作为抵押担保来举债,而这种担保是建立在未来经济仍可保持高增长、土地价值不贬值的前提和基础上的。然而,在土地抵押过程中,土地的价值都是评估值,有虚高的成分;且土地价格上涨仅是一种预期,难以必然实现,而地方政府一旦违约,银行只能拍卖所抵押的土地,如果房地产和土地市场不景气,这些土地便无法被售出。所以,如果经济持续下行,政府收入减少,项目收益微薄,土地价值降低,这些债务的还本付息就会发生困难,就有可能爆发偿债危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三是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角色模糊。为了解决基础建设资金缺口等问题,地方政府往往利用其信誉直接向银行做出承诺,变相融资;或者通过政府下属或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来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并将其列为企业债券,并由国有企业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这种国家包揽的投融资模式使得国家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惟一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经营主体,不仅容易出现决策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造成普遍存在的“资金饥渴症”。总的来看,在存量政府性债务中,银行贷款或变相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多,发债等直接融资方式少,尤其是股权融资几乎为零;资产抵押方式多,其他增信方式少。这种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更加大了债务管理的难度,不仅对外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即便自身对债务的情况也未必十分清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四是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有限,融资难度大。当前流行的各种融资模式,多是由私营部门独立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各参与方缺乏相互合作,利益冲突大,风险分配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引资,但由于私营部门不愿承担风险,不敢贸然投资于地方基础设施项目,这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基础建设融资的难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