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足和挑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美国的优势在于突破性创新。在
碳捕集与封存(
CCS)技术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大规模
CCS设施,并出版了最多的CCS论文,技术储备深厚。在储能技术方面,美国初创公司QuantumScape成功研制了更安全、更持久的锂电池,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尽管在
绿色供应链上形成了多环节垄断地位,但关键和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强,大量技术设备和关键技术仍需从国外进口。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我国95%以上的汽车芯片依赖进口,每年进口汽车芯片金额超过千亿元。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美国更加注重新能源学术研究成果的技术转化,重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开发方面的作用,美国能源部发起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补助计划,降低可再生能源领域初创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其专利申请数量和盈利能力。美国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后投入200多亿美元,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能量效率与再生能源研发、新一代汽车燃料电池研发、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等多个重大项目。根据各国新能源技术专利引用情况,美国施引专利数量排名世界前列,而我国该领域学术论文与专利的结合度较低,与美国仍存在差距。
(三)人才储备有限,市场成本较高。我国新能源产业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高校专业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从业人员的理论和专业实践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由于新能源产业仍处于新兴阶段,尚未形成稳定、成熟、广泛的市场,很多技术尚未完全商业化,进入新能源产业的首批创业者需要投入较高成本进行产品开发、产业运营和维护,导致产品
价格较高、获利较少,市场需求难以扩大,造成发展受限。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