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足迹认知不足,新规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企业以及各方对产品碳足迹不是很熟悉。”四川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总工程师方朝纲告诉记者。
此次与《实施规则》一同发布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企业保证能力要求》,强调企业应建立系统和规范化的碳足迹管理制度,覆盖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交付及储存、使用、生命末期全过程,要求企业确保记录的清晰、完整和可追溯。在供应链管控方面,提出基于碳足迹影响因素的采购控制要求,建立关键合格供应商名录管理制度,推动供应链管理。
中环联合(
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联合)副总经理刘清芝告诉记者,企业在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时,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方面,目前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只有《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通用标准和少数产品核算标准,缺少统一的具体产品碳足迹认证实施规则;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起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完善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相关国际数据库中关于我国的产品碳足迹因子存在数据量少、年份久远、难以溯源、代表性欠佳、相互不一致等问题,部分标注为中国的数据甚至用的是欧洲或全球平均数据近似替代,使用这些数据库中的因子核算出来的产品碳足迹结果,难以真实反映我国产品碳足迹状况。
“2024年,四川省抽查了40家企业的产品碳足迹‘证书’。抽查发现,近半数企业聘用的服务机构不能复现碳足迹数值结果和计算过程,可以复现的结果也普遍存在错误使用排放因子、使用来源不明的因子或大量使用外国数据库等问题。”方朝纲说。
四川大学
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洪涛表示,企业可以自主建立碳足迹系统,整合从产品设计、采购到生命末期的全链条数据资料,结合背景数据库,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人员、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人员可以进行碳足迹计算和内部分析,对比不同产品设计方案、原材料替代方案的降碳潜力,优化决策支持,真正落实低碳改进。
同时,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周金蓉建议,企业还可以建立分层级的数据访问权限,兼顾可追溯性与数据保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