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对动力电池厂商而言,能否在满足碳足迹要求方面“闯关”成功,关系到能否守住我们在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优势地位。实际上,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行业。业内
专家提示,欧盟的纺织品碳足迹要求也已在路上。2023年12月4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就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SPR)达成了临时协议,产品碳足迹和环境足迹要求被列入ESPR中,而纺织品(特别是鞋服)将成为优先考虑执行的产品。
我国是欧盟最大的纺织品进口来源国,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2年,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比例约占自欧盟外国家进口比重的32.3%。ESPR开始实施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可能受到影响。
压力在未来有可能持续增加。刘慧心表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碳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将成为影响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除了对于产品碳足迹的约束性要求外,我国企业还将面临来自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碳关税机制的压力。”她建议,进一步强化对于重点行业直接排放数据的核算要求,同时基于相关数据,建立能够代表我国各行业发展和排放现状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此外,有专家提出,可从需求侧对绿色消费加以鼓励。例如,参照我国目前促进能效产品和节水产品消费的鼓励做法,依托产品碳足迹标准制度开展诸如
碳标签、碳效标识等应用,并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优先采购等方式鼓励零售企业、电商平台通过采取设置产品专区、定向发放消费券等措施,鼓励绿色消费,从而逐步建立绿色消费体系,通过有效需求激发供给端的绿色投资。
“我们设立的全新绿色消费品购物平台‘低碳英雄’,旨在用‘产品碳足迹’‘碳标签’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平台。”晏路辉介绍,该平台的所有上架产品都必须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计算了产品碳足迹;具有
碳减排属性,计算了
碳减排量;产品实现了碳中和。他表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公众对碳足迹的认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