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究竟有多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近年来,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这“极有可能”是导致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一直是气候模型构建、各国减排政策制定及国际谈判与博弈的重要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和各国碳排放清单的研究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数据库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较为权威,它们每年发布的全球各国的排放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与博弈的重要参考。在碳监测卫星方面,日本于2009年、美国于2014年先后发射了全球碳监测卫星,大大增加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
中国的碳排放量因为体量大、增长快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这使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通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1994年份和2005年份的温室气体清单。但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产业不断调整、技术不断更迭,这给温室气体清单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显然,在对全球变暖、应对气候变化的空前关注和国际谈判的持续推进下,近10年中国碳排放清单的较大不确定性,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碳排放状况,可能会失去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主动权。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既是我国有效履行国际义务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上赢得主动的重要保障。
碳专项第一个任务群,即“排放清单任务群”,包含了项目1“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过程排放”、项目2“土地利用与畜牧业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项目3“自然过程碳排放”和项目4“卫星反演的‘净排放’”4个项目,以期科学系统地研究我国在能源消费、土地利用、自然过程等领域的CO2、CH4和N2O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建立我国的温室气体基础参数及排放数据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利用项目1已经取得的关键数据参数,2015年8月20日项目研究团队联合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24所国内外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化石燃料与水泥生产碳排放核算修正》的研究论文,首次核算了基于实测排放因子的中国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中国2013年碳排放总量比先前估计低15%,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在2000-2013年间比国外机构估计量少了106亿吨CO2,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也大于中国同期陆地总的碳汇吸收总量(95亿吨CO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项目2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肠道CH4排放及北京、南京和广州畜禽排泄物堆肥化过程中CH4和N2O排放量的测定,为探讨陆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为以实际测定数据为依据编制我国畜牧业和垃圾填埋场CH4和N2O排放清单奠定了数据基础。
项目3首次对我国油气开发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行了实地检测和计算,建立了适合我国油气开发特点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比IPCC方法低一个数量级。另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干旱区的确存在一个未被认识的无机碳汇,存在于荒漠区地下咸水层,储存于其中的CO2形成碳汇,初步估计,这个碳库总量(全球)高达1000亿吨,是陆地上植物、土壤之外的第三个活动碳库。这一未被认识的无机碳汇,对重新评估全球碳汇的格局提供了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项目4在星载高光谱探测方面重点突破了精细光谱获取光学技术,研制出短波红外高光谱探测原理样机;突破了短波红外高灵敏度探测器技术,提高了器件响应量子效率及均匀性,完成了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样片的综合测试,经测试探测器暗电流密度由100nA/cm2提高到10nA/cm2的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CO2卫星遥感反演算法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波红外大气CO2浓度反演方法,使用日本GOSAT卫星观测数据进行反演试验并利用地基TOCCN验证资料进行验证,发现其反演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