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双碳”监测卫星技术产业应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部分内容中对碳排放统计核算、碳市场交易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为满足国际
履约要求,实现我国提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建立一套长期运行的碳排放测量、认证、核算体系至关重要。对此,伍爱群从推进我国“双碳”监测卫星技术产业应用出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卫星技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增加对卫星技术研发项目的资金投入,建立灵活的研究项目审批和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重点支持卫星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科研机构与国内企业、国际领先水平的卫星技术研发团队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卫星技术创新
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
二是探索建立卫星数据共享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建设综合性卫星数据共享平台,汇集碳监测、气象、地质、林业等多个领域的卫星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数据提供者主动分享数据。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共享的可持续性和合法性,保护数据安全,确保数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建立有效的数据审核和监管机制。
三是完善卫星技术产业链建设。加强对卫星技术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和研发。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卫星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提高国内企业在卫星技术产业链上的自主控制能力。推动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卫星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项目,培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卫星技术人才。为高水平的卫星技术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便利的落户和工作签证政策,探索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支持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设立等。
五是积极开展商业卫星示范项目,引领产业发展。碳监测商业微纳卫星系统具有小卫星快速响应的技术特点,能够以低成本、高密度,先单星、后星座,小步快走、渐进迭代的方式,逐步完善空天地一体的二氧化碳监测体系。同时,再结合北斗卫星时空定位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碳监测应用辅助。此外,可在商业微纳卫星上搭载碳监测载荷设备,在开展大范围碳监测精准、可溯试验的基础上,谋划建设星座及数据应用中心,为地区乃至全国提供碳监测数据系统的全面服务。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