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中和潜力巨大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发布《蓝色碳汇: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首次提出蓝碳概念,即由海洋生物捕获的碳。 和陆地碳汇(绿碳)相比,蓝碳拥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
能固碳、储碳的滨海生态系统即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并称“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以红树林为例,全球红树林总面积只占全球近海面积的0.5%,但储藏在沉积物中的碳却占海洋总储碳量10%至15%。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储存周期最长只有几十年,而蓝碳则可达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的助力作用。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岸线,滨海湿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为蓝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海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平表示:“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这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固碳储碳潜能十分巨大。全球海洋每年的新增固碳量可以抵消全年交通排放的三分之一,促进蓝碳发展是国家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
碳中和指的是人类活动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平衡,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除了蓝碳,海洋碳中和还有很多极具开发潜力的领域。
实践层面,推动碳中和主要分为“减源”和“增汇”两大方向。李建平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对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上风电、海水制氢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在增汇方面,除了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CCUS(碳的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也受到广泛重视。中国海洋大学已经与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开展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技术的研究。
李建平介绍,尽管很多技术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未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但其储能量庞大,前景十分可观。除了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学界还在积极探索大型海藻等新兴蓝碳生态系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沿海植被生态系统中,大型海藻的面积最大,碳埋藏率很高,是未来海洋碳中和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