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球减碳事业 中国该怎么干?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一直是全球减碳事业积极的践行者。今年1月,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记述了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一系列成果。
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认为,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脱贫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生态减贫的“中国智慧”对于助力全球的贫困、发展中国家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提供了有益借鉴。
周冯琦以肯尼亚的内马铁路(内罗毕至马拉巴)铁路举例,这条目前全长约600公里的标轨铁路是中非合作的典范工程之一。肯尼亚有动物大迁徙圣地之称,而中国铁路的设计和建设者们为了让铁路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在铁路全线共设置14个大型野生动物通道,建设108座桥梁和数百处涵洞,以保证野生动物自由穿行,还在部分地段安装声音屏障,极大地降低列车“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内马铁路投入运营后,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到肯尼亚最值得参观的景点之一”。
国际气候合作中也不乏博弈,去年第2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围绕有关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矛头指向了中国。今年2月,欧盟推出《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再次炒作中国的清洁技术补贴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的行径,在柴麒敏看来,实际上他们已经抛开《巴黎协定》框架下的一系列原则,其采取的单边措施将对全球贸易以及人类福祉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在国际
平台上坚定地捍卫《巴黎协定》的原则。总体来说,为应对外部压力,我们有必要在完善协调机制和产业政策方面发力,“最重要的是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在绿色低碳方面的竞争力,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较好地应对国际挑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