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误区,栽培“超级生物”利用生物质能源实现碳中和
有许多地方政府甚至一些植物学
专家认为,可以通过一种以我国本土野生芦竹为母体,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学诱导驯化、组培繁育出的新型高产能源作物“超级芦竹”来获得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他们认为如果这种生物质能源能够大面积种植,就可以使碳中和顺利实现。据介绍,“超级芦竹”可在荒地、滩涂地、沼泽地、盐碱地等PH3.5-PH9 的土壤环境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干生物量达5-10 吨/亩/年,约为玉米秸杆的7倍、水稻秸杆的15倍以上。不少植物学家认为这种超级芦竹还具有超强的碳汇能力,是森林的25-40倍。
因此很多权威专家宣称:我国只要拿出约11亿亩左右土地种上芦竹,就可以满足全国50%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照此说法,岂不是只要在足够多的土地上种上这种植物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我国碳中和难题了?但事实上在年降雨量小于1000mm的地方是不可能种植存活这类高耗水作物的。按照植物固碳所需水量比例计算,每公斤生物量固碳需要100-300公斤水,植物吸收的99.5%的水份都会自然蒸发“浪费”,只有0.1-1%左右的水量是能被植物吸收转化为固碳植物纤维素。事实上,植物固碳用水的效率都明显低于1%,不同种类植物都差别不大,包括超级芦竹。
可以想象,如按照每亩超级芦竹能生产5吨干物质计算,则每年需要用水量500吨,如蒸发悉数为2.5则每亩种植的超级芦竹至需要1250吨水。由此可见,在我国大面积地推行超级芦竹的种植,不长途调水灌溉是不可能实现的。年降水量满足1000mm以上只有少数地方能满足而且用地与传统粮食作物高度重叠,如采用长途输调水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占用耕地。我国能够满足超级芦笋种植,而且不用长距离调水的地方仅有江南的小部分区域满足,但这些地方也基本是高产粮田。碳中和没有捷径可走,试图通过种植某种人工改良的超级植物来低成本地实现某省或全国性减碳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可再生能源可开发总量来看,我国陆上风能可开发量理论值为3000亿吉焦以上,陆上光伏发电理论值更高达百万亿吉焦(比2060年我国预计用电量1000亿吉焦还要多出上千倍)。由此可见,以城市为主体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陆上或海上风电,再结合有效的储能才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形成可行的碳中和路线图,而生物质能源只能是一种区域性补充性可再生能源。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