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误区,妄图通过购买绿电、CCER来代替减碳
当前部分企业甚至地方政府认为,只要购买足够的绿电,或者用CCER来代替减碳就能实现该单位、地区的碳中和,但这实际是短视的行为。如果只是针对一个展会,或者举行的某一个短期研究项目,其过程
碳排放是可以通过CCER这种
碳交易来完成减碳的,但这也是将减碳责任临时转嫁给其他降碳企业。从长远角度看,这是减碳的外包,把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推卸给其它社会主体了。低碳是一种长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这种“外包”模式显然是不能被大规模推广的。
此外,对目前社会上大量出现的这些“CCER碳中和证书”其实是有一定误区的。“双碳战略”的实践,始终是需要企业和地方政府实践生产活动、生产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实现碳中和必然需要通过社会主体自身进行
节能减排,或者发展可再生能源来使自身的碳排放得到中和,这才是可持续的方式。这就需要做出很大的非常复杂且艰巨的努力,因此“双碳战略”也是长期且艰巨的创新过程。
现代城市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结构,但也可以被简化为这么几种模块——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工业、碳汇农业农村。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技术创新,就能获得
碳减排。例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已经发布的《碳中和建筑评价导则》,《导则》首先就要求了建筑本身要通过节能减排或自身创造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基础的
碳减排方式,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要求增设一些对社会生态有影响的要素,例如提高了绿电比例、对电网能够主动地相应调节等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