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
各国经济界、产业界顺应全球绿色低碳的大趋势,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和战略。一是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加大光伏、风电、电池、储能、绿氢及氨、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核能、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和应用。二是加大绿色金融投资力度。COP27大会决定识别了实现全球气候行动目标的资金需求:到2030年,每年需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约4万亿美元以确保205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
低碳经济转型每年需要至少4—6万亿美元投资,发展中国家2030年前为实现自主贡献目标需要5.8—5.9万亿美元投资。美国总统气候特使克里告诉我,为落实美气候目标,除公共资金外,美国大金融机构筹资7.16万亿美元投向绿色低碳相关领域。三是将气候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逐步剥离所持有化石能源资产,上市公司以统一标准评估披露投资引发的碳排放。四是汽车、制造、物流等传统行业巨头推动产业链变绿,信息、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头部企业加速用电脱碳。五是主要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及区域
碳市场交易,争取碳定价话语权。
欧盟正在力推碳边境调节机制,将根据企业出口到欧盟产品的
碳足迹以及原产地国
碳价及减排政策征收碳关税,美欧也推动为基础设施海外投资设立绿色低碳标准,一些国家还支持国际法院及国家和地方法院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人权出发,对高碳排放企业作出判罚。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这些政策行动给我国产业走出去在贸易、投资、法律各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产业应化挑战为机遇,把双碳作为促进传统业务转型、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投资收益、优化生产经营布局、重塑价值链的机遇和抓手,主动采取建立绿色供应链、研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投资新领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碳足迹等行动。我国企业在可在生能源、
新能源汽车、节能、
碳汇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应进一步做大做强。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系统性变革,需要社会各界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先立后破、敢立敢破。比如,在能源和电力体制方面,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同时加速新能源发展;在财税、价格、投融资体制方面,支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在金融体制方面,促进绿色金融取得实质性长足发展,引导更多国内外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技术创新体制方面,营造有利于技术研发、应用、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发挥举国优势攻坚低碳领域前沿颠覆性技术;在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交易市场方面,持续扩大覆盖行业,加强与区域和国际碳市场对接以及与各类要素市场的协调;在对外经济合作体制方面,促进我国政府、地方、企业、智库等与其他国家开展各层级气候变化和双碳对话与技术务实合作,推动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走出去。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理顺、优化相关政策,在各领域形成合力,争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领导下,立足研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国家级智库定位,提出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希望研究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站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高度,围绕统筹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双碳相关的改革创新、制度建设、实现路径、国际合作贡献方案和智慧。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