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 双碳新知

文章来源:北京新型智慧农业研究院张广辉2022-10-09 10:46

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机理分析

 
1.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农村产业兴旺行稳致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能够指引农业发展方向,优化农村第二、三产业项目准入,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行稳致远。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导农业发展低碳化,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农业是乡村的基础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必要环节,农业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显示,农业释放的温室气体占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年排放量相当于150亿吨二氧化碳,从全球来看农业生产碳排放量非常大。高投入与低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农业经营朝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一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的利用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可减少70万吨尿素投入量,据测算可减少65万吨煤炭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物资投入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但以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更多是凭借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化肥、农药等过量投入进而造成过高的碳排放量。以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通过检测土地肥力、湿度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畜牧养殖业中粪污排放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导养殖户利用沼气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将养殖粪污变为有机肥,能有效降低畜牧养殖业碳排放,这是畜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机械设备能源消耗。细碎化农业经营不利于应用大型农业生产设备,只能使用小型农业器械碎片化作业,无法实现连续作业,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等设备的工作效率及高效农业机械等生产设备的推广应用,比零散、间歇性地使用小型农业生产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时消耗更少资源和释放更少碳排放。此外,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单位产量的碳排放量。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流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将有利于降低单位产量碳排放,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
 
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指导第二、三产业准入项目选择,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是产业兴旺的基础,但单纯依靠农业发展无法实现产业兴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并实现与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导提高非农产业项目准入门槛有利于在农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科学的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选择产业项目,可以避免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产业项目落地农村。在农村引进落后产业项目虽然可能谋取短期经济利益,但不利于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缺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部分农村可能引进具有较高能源消耗的加工制造业项目,这些产业项目往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不具有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不符合农村产业的未来发展要求,不利于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选择加工制造业项目,可以有效避免在农村引入无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夕阳产业,从源头上保障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在农村引进生态友好型第三产业,能有效避免第三产业无序发展。服务业是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在农村引进服务业,能避免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第三产业无序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要以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基础,而不能无限度地开发旅游资源而破坏自然环境。树木等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降低碳排放,但大量砍伐树木来修建民宿、餐饮、游乐设施等项目都将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农村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有利于选定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竞争优势及可持续性的发展非农产业项目,推动这些项目与农业融合发展,能有效实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2.碳达峰、碳中和为农村生态宜居保驾护航。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产业的低碳化导向是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基本途径。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碳排放,进而影响到乡村的生态宜居。因此,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约束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行为,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宜居保驾护航。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约束农民生产生活行为。一方面,改变农民生产行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活动碳排放量约为8.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其中化肥、农药使用、动物肠道发酵及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碳排放主要来源。在农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使用农药、有效实施秸秆还田、提高禽畜粪便有机肥利用率,对于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改善农民生活行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也是不可忽略的农村碳排放源,日常生活中的厨余垃圾、废旧衣物等处理不当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农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秸秆等非清洁能源和燃烧化纤制品、塑料制品等白色垃圾也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促进人们减少生活垃圾排放,合理收集残余食物等有机垃圾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废旧衣物等化纤制品、购物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集中收储进行科学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进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约束农村第二、三产业生产行为。随着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第二、三产业及其与农业的相互融合不断深化,由此带来的农村污染问题已不可忽视。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白色垃圾等问题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约束,引导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活的加工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实现低碳转型,减少废弃物排放。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能有效避免上述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质量,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有序规范运行是农村生态宜居的前提。
 
三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低碳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是生态宜居的空间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指农村外在环境的表现,更应注重内在的生态系统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需要政府、农民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规划和引领作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通过低碳化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及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农民提供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主体,应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导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共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道路整治、厕所改造及公共环保设施完善,以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其他社会力量也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引导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性目标,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只有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3.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再上台阶。乡风文明是农民内心精神生活的外在表现,在农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有利于引导人们从主观上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及环保意识,助力农村乡风更加文明。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引导人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加,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将造成环境污染,并加重农村生活的碳排放量。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导在农村加强因生活习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宣传,深化农民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大低碳减排相关知识宣传,引导农民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的自觉意识。
 
二是碳达峰、碳中和引导人们形成文明的消费理念。消费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消费理念会对人的消费行为起到调节作用。消费理念的形成受消费主体周围环境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在农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能引导农民形成低碳消费的理念,并进一步引导农民形成低碳化的消费行为。例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减少使用难以降解的塑料购物袋,降低白色垃圾处理的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减少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使用,降低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宴请就餐不讲排场、比气派,避免因铺张浪费而造成大量生活垃圾,减少生活垃圾造成的碳排放。
 
三是碳达峰、碳中和引导人们形成文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农民对环保意识的不断重视,他们不仅关注自家院落的环境问题,也更加强调村庄公共区域环境的优美,并主动制止各种不文明的环境污染行为,监督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行为,在农村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风尚。
 
4.碳达峰、碳中和是农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点。碳达峰、碳中和为农村治理主体提供了决策依循,为农村治理体系构建提供指引,是农村治理有效的有力支撑。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农民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农村治理的重要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依循进行乡村治理,能够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推动农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赋能“三治”增加农村治理经验。“自治”是农民作为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决策、相互监督的过程,农民个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要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农民群众中去,就能在农村自治过程中发挥作用,引导农村自治目标与广大农民期望相一致。“德治”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基于共识的乡村治理方法,这就要求农民群众要有共同的规范认同。农村发展低碳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方面,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可以引导农民形成低碳环保的共识,这为实现有效德治提供道德准则。“法治”就是在乡村治理中用法律法规衡量、规范人们的行为,实现农村治理的法治化,有法可依是农村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根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强化生态环境立法,在与国家宪法及相关法律不冲突的情况下制定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把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呈现,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能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保治理水平。因此,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自治”“德治”和“法治”不断提高农村治理的水平。
 
5.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农村生活富裕更有质量。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生活富裕就是让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更强。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全面富裕才能实现农民高质量的生活富裕。新发展阶段,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农村不能延续以往的粗放发展模式,而是既要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风建设更加文明、乡村治理水平更加高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物质生活富裕的重要内容,而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内容。碳达峰、碳中和通过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在客观上约束农村各项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生活活动,促进农村打造良好的宜居环境。通过约束农民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引导人民在主观上形成文明的理念,促进形成低碳减排的文明乡风。通过为农村治理提供决策依循,助力农村治理效率提升。最终促进农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全面富裕,推动农村实现高质量生活富裕。
 
碳达峰、碳中和影响乡村振兴的困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