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双碳”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王昊昊2022-04-10 10:55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各行各业开始进一步转型升级,积极寻求“减碳”新路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下称“亚热带生态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研究单位的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动物源食品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将对“双碳”目标带来一定挑战;吃得好不如吃得“妙”,吃对了也能节能减排,助力舌尖上的“双碳”目标。
 
近日,这一成果发表在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百余位青年科学家和Cell出版社合办的综合性英文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
 
最新研究数据表明,世界粮食体系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甲烷约占粮食体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5%,主要源自畜牧业和水稻种植。面向“双碳”目标,我们该如何用好舌尖上的“减碳”密码?
 
更喜食猪肉
 
国人饮食习惯仍属“健康低碳”型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主要国家陆续公布了本国的“减碳”承诺及行动路线规划。“减碳”责任具体该如何划分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动物源食品领域,一些国家认为中国人膳食消费依赖“大鱼大肉”,动物源食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减碳”责任。
 
“这实属无中生有。”参与此研究的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谭支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国人的动物源食品消费习惯以猪肉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牛肉和牛奶为主。和牛羊产业相比,生猪产业并不是一个碳排放很高的产业,国际上这种对中国动物食品消费结构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没有科学依据。
 
目前,每年全球食品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17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57%来自于动物源食品。动物通过打嗝和放屁排放大量甲烷,其中每千克猪肉的碳排放强度仅为5.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但每千克牛肉和羊肉的碳排放强度高达39.7千克至44.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该项研究对比全球168个国家的动物源食品消费量最新数据发现,中国人均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处于国际中间水平(75/168);中国人均较低的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和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使得人均动物源食品碳排放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145/168),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仍属于“健康低碳”型。
 
“可以说,国人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对我国人均动物源食品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的贡献很大,因为其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反刍动物。”该论文通讯作者、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王敏说。
 
“我们的研究很好地推翻了国际上的上述论断。”王敏表示,国际“减碳”责任的划分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说了算,“减碳”标准的制定也要更加注重健康和科学合理。在这方面,中国也要发出更多声音,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减碳”标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掌握国际“减碳”主动权。
 
 
图A,2018年全球168个国家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及组成; B,动物源食品的碳排放强度;C,2018年各个国家人均动物源食品消费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D,动物源食品消费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2050-BAU代表基准情景,2050-Diet代表膳食标准;E,不同情景下中国畜牧业累积的二氧化碳增温潜势,其中虚线代表达到气候中性。受访者 供图
 
吃得好不如吃得“妙”
 
让奶制品成为民众餐桌必备消费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相应地,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动物源食品消费量也在快速增加,未来的增速还将更快,从而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度增高,对实现“双碳”目标带来较大挑战。
 
该项研究利用中国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动物源食品消费量的历史变化规律(基准情景),预测了2050年中国居民动物源食品消费量。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届时将提升至2018年的159%,并且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到4.6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将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挑战之一。为此,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不能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发生重大改变。
 
基于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要,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一般人群膳食核心应该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上述膳食指南是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等多方面因素修订的。该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
 
大多国人传统观念中,有大鱼大肉才算“吃得好”。但并非如此,过多摄入动物源食品还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健康问题。
 
“‘吃得好’不如‘吃得妙’,居民膳食习惯改变的关键,是用好舌尖上的‘减碳’密码。”王敏表示,如果中国居民遵循均衡膳食,动物源食品的消费模式按照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畜禽肉40至75克、水产品40至75克、蛋类40至50克、奶及奶制品300克),2050年中国动物源食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降低到2.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仅为基准情景预测结果的53%。
 
“劝退”那些无肉不欢的民众,让他们喜欢上蔬菜、水果、谷薯、大豆类食物,并非易事。尤其是一些居民的观念中,肉的营养价值是别的食物难以替代的,部分家长在其子女的营养问题上也毫不含糊、顿顿牛羊肉。
 
“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于健康,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大负担,民众要逐步认识到‘吃得妙’的意义,政府部门也要做好相关健康宣教。我们不是彻底改变既有的吃肉习惯,而是不断优化它,比如多摄入奶制品等。”王敏表示。
 
“奶制品是刚需产品。目前我国奶制品的生产成本是偏高的,要充分挖掘、开发区域性饲料资源,对我国奶业的生产模式等重新调整以降低生产成本,让奶及奶制品成为民众餐桌上必备的消费品。”谭支良建议,面向生命健康和国家“双碳”目标,居民应养成均衡膳食的生活习惯,国家需强化畜禽养殖中的胃肠道甲烷减排策略,最终构建健康低碳的消费模式,促进气候中性背景下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示意图。受访者 供图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